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史上的一个杰出作家。他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开创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影响了一大批同时代以及后来的作家们。本文从真实客观性 ,现实性和悲剧性三个特点入手浅析了西奥多·德莱塞自然主义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2.
审美判断的"共通感"问题,涉及的是一个审美对象的客观性与主体审美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如果我们找不到通达各主体之间的公共桥梁,那么,是不可能真正解决审美对象的"客观性"与主体审美的"主观性"这一矛盾的。这就需要尝试引入一个新概念——"精神青春期"。要理解各主体之间审美判断中的"共通感"问题,非"精神青春期"概念莫属;"精神青春期"概念的引入,为我们真正解决审美对象的"客观性"与主体审美的"主观性"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民事证据与刑事证据相比,有着明显的客观性特征。这一特征不仅体现在立法规定中,在司法实践中的案件受理、审理以及重审过程中亦都有体现。民事证据客观性特征的形成既有司法传统的影响,亦与民事诉讼自身的特点有关。对民事证据客观性的强调体现了立法者与司法者发现真实、维护社会和谐等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从相对主义立场出发,对科学知识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社会学分析,从而消解了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的传统见解。SSK有比较严密的逻辑分析和大量的案例支持,但是因此就彻底放弃知识的客观性是不恰当的,科学哲学的发展将进一步说明知识客观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纽约时报》对华新闻报道中所渗透的意识形态可以从新闻报道的语言反映出来。该报纸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是为其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服务的,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文章分析了((纽约时报》对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美国的话语霸权以及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偏激报道。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民族志影片的科学性而提出的民族志电影的真实性原则是影视人类学研究中讨论已久的一个话题。作者将从民族志电影的相关制作过程出发,探讨民族志电影的真实原则以及与之相关的客观性问题。实际上,我们并不能在民族志电影的前期设计、田野调查、实地拍摄和后期编辑过程中始终保持我们想象的完全客观的立场和观点。而只能通过电影语言来实现民族志电影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重构,并从中体会到我们所说的真实——一个既不是完全真实,也不是完全虚假的现实重构。  相似文献   
7.
周湘雄 《社会科学》2007,1(3):101-109
鉴定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保障鉴定结论的客观性与鉴定程序的正当性。在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从英美国家的中立专家证人制度中得到很好的启发。与英美对抗制专家证人相比,中立专家可以很好地保障专家证言的客观性和程序的效率;与大陆法国家的鉴定人制度相比,中立专家可以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程序的公正性。因此,为了适应诉讼制度的发展要求,我国的鉴定制度改革可以采取这样的路径:在民事诉讼中主要采取对抗制专家证人为主,中立专家为辅的制度;而在刑事诉讼中则采取中立专家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8.
丁世鑫 《阴山学刊》2007,20(2):31-34
鲁迅曾大量接触过陀氏的作品及研究资料,对国内陀氏的介绍与研究工作给予过热情的帮助与支持,鲁迅许多文章与译作中都有过对陀氏的专门评论,他对陀氏风格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鲁迅对陀氏有独到而深刻的体悟,后期态度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9.
客观真理论与相关哲学原理相冲突,不能合理地说明意识论、真理论与谬误论之间的关系,造成哲学体系内在的矛盾。真理问题具有厚重的人学意蕴和坚实的人性根据,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属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真理,人的本质怎样,真理的本质就怎样,真理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生态中心主义理论的质疑在于如何理解"是"与"应该"的关系,生态价值、生态权利的客观性以及生态环境的整体性问题。通过对生态中心主义理论困境的分析,能够看出其意义和价值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