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从体制改革入手的,而后逐步过渡到课程、教学改革。改革的前提是增加投入,关键是体制改革,核心是教学改革,其中必须认识“关键”与“核心”的辩证关系。在教学改革中,要辩证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智能的关系;专才与通才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等几对关系。除关注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教学面临许多新的难题,还需要不断改革探索。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主要应在修正学分制和构建内外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制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2.
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西周窖藏青铜器21件,其中达盘铭最长,达372字,是研究西周历史化的重要资料,对单氏家族及中国家谱发展史、成康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西周晚期铜器断代提供了标准器,将宝鸡各地出土传世的青铜器串联起来,对于研究杨家村遗址及周原的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攀枝花漂流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经济是以提供体验作为主要产品形式的新经济形态.四川省攀枝花市凭借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出 "万里长江第一漂"的漂流体育旅游品牌.虽然目前还存在着客源区域过于集中、市场化程度低、旅游产品设计和宣传不到位、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等问题,但通过策划独特的体验主题、进行市场细分、实施体验营销战略、提供全程的服务体验等措施可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南朝梁人任昉《述异记》记载:“古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为姓。”长期以来,对于任这一地理方位清楚、地点明确、内容翔实的记载,被一些神话研究者视为“伪作”而忽略不论或避而不谈。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在《述异记》中所记载的桂林郡及盘古国故地——来宾市及其相邻地区发现有大量的盘古庙,当地壮族民间至今仍流行对于盘古的信仰与祭祀之俗,保留有许多盘古地名和“以盘古为姓”的居民,印证了任昉《述异记》记载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进而实证了珠江流域是盘古神话的发源地,珠江流域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是盘古神话的始创民族。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考元大德本《南海志》成书及其成为残存五卷本的传世经过,并概述此书保存宋元时期广州地区大量史料,参考价值大  相似文献   
7.
在江南文化的世界里,潘维是鲜明的诗性符号之一。作为潘维灵魂基因元素的外化,“江南雨水”、“少女”、“太湖”、“巨龙”等江南文化地理意象,既是潘维破译江南文化的诗意密码,又是读者破译潘维灵魂密码的钥匙。他宣称自己是“汉语诗魂的守护者”。他对于“汉语帝王”角色的自期,显示出他的诗学野心。  相似文献   
8.
薛蟠是"红学"研究中为大家所忽略的一个角色,在他身上,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美学元素,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也正是以上因素建构了这一角色在《红楼梦》中的价值,让读者在接受文本时能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真实的、独特的薛蟠。  相似文献   
9.
悼亡诗是一类用以寄托对亡者思念的特殊诗歌形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先河,对后世悼亡诗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赏析,分析其悼亡诗在意象选择、取材的角度、艺术手法和诗歌的形式等方面的写作特点,进而探讨《悼亡诗》对后世悼亡诗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犯而不犯"是明清人对"犯"与"避"这一对待性范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界定,当时的小说评论家们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创作方法的审美功能.<红楼梦>中贾瑞挨整与薛蟠遭打这一对情节,也体现了这一对范畴的辩证关系,具有"对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