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文字系统的异同着眼,将进入到英语的外语专名分为罗马化语言的专名和非罗马化语言的专名,在此基础上对中外人名、地名和机构名称在英语中的应用形式进行了简略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汉语拼音已经使汉语和英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书同文现象。汉语专名向英语的转换要做到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摒弃以跨语言重新命名来形成英语译名的方法;第二,明确界定语义翻译的适用范围;第三,汉语拼音在名称跨语言应用中的地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于锦恩 《阅江学刊》2012,4(4):113-117
黎锦熙先生在研究拼音规划的过程中,灵活处理标准音和方音的关系,客观处理利用汉字和走向拼音的关系,务实处理音节传统拼写法和现代拼写法的关系,辩证处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黎先生不避俗浅,务求实用,热心语文普及运动的学风对当今的语言文字研究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事业不仅要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还要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汉语拼音是实现语文现代化的工具。为了普及普通话,使汉语成为国际语言,当务之急是解决制约语文现代化进程的几个瓶颈问题,如语文观念陈旧,缺乏多语种师资和区分同音词的办法等。  相似文献   
4.
"汉语拼音"在新加坡的实践——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除了考察汉语拼音在华文教学中的引进经过、发展历史、当前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还对新加坡华文教育规划和人名拼音化两个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从语言社会学角度出发,在考察新加坡华语教育问题时,应批判地理解当前公共话语中对华文教育作为二语教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儿童在家中主要使用英语的华族学生已过半数,这意味着华语学习的起点逐渐转向第二语言.汉语拼音是新加坡儿童学习华语的起点,小一儿童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希望以汉语拼音作为正音和阅读的辅助工具.在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双语学习中,英语必然对汉语拼音音节的听辨与拼写等有所干扰.儿童二语学习的偏误问题与成人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小一儿童在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的中介语偏误现象十分普遍,记音符号层面上的偏误问题比音系层面上的偏误更广泛、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双音节词语在现代汉语词语中占很大比重,解决好双音节词语的标音问题,对于注音识字、推广普通话以及辞书编纂等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对双音节词语的标音规定不够细密,从构词规则角度对双音节词语的标音规则做进一步分析,对完善正词法,促进汉语规范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字作为字形、字音和字义的结合体,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简化和拼音化的发展道路。文章在探讨汉字本质及其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对关于汉字学习和改革的"新说"提出了质疑,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注意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三个任务,比较五笔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的认知效率。文章录入的结果表明,五笔组被试汉字输入速度快,易犯形码混淆错误;拼音组被试汉字输入速度慢,易犯音码混淆错误。错误检查的结果表明,五笔组被试易发现音误而漏查形误,拼音组被试易发现形误而漏查音误。主题写作的结果表明,五笔组被试计算机作文的命题数和字数均比拼音组被试显著多。整个研究表明,使用者对两种输入法熟练程度相当的情况下,五笔输入法比拼音输入法具有更高的认知效率,是优中之优的输入法。  相似文献   
9.
《汉语拼音方案》在标音准确性上还存在不足,主要是元音音位确立过宽和借用,音节拼字中,增、删字母等,这使得其表音变得模糊,这些标音上的问题给人们学习普通话带来了一些影响,《汉语拼音方案》的标音方法应向精细化方向改进。  相似文献   
10.
汉语拼音应用的优势、局限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拼音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汉语的工具。它能够准确反映和规范普通话 ,方便汉语的排列和信息处理 ,方便地代替汉字。它不能记录古代汉语、汉语方言 ,不能获得汉字的多余功能。今后要使字母名称汉语化 ,要正确使用隔音符号、声调符号等 ,要大力普及正词法 ,要通过普及普通话和汉语拼音 ,消灭大量存在的拼写错误 ,为音素汉字的实现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