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03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2篇
丛书文集   275篇
理论方法论   251篇
综合类   935篇
社会学   304篇
统计学   8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Diane Stone 《Globalizations》2019,16(7):1128-1144
ABSTRACT

The ‘policy entrepreneur’ concept arises from the Multiple Streams’ theory of agenda setting in Policy Studies. Through conceptual stretching’, the concept is extended to global policy dynamics. Unlike ‘advocacy networks’ and ‘norm entrepreneurs’, the discussion addresses the strategies of ‘insider’ or ‘near-governmental’ non-state actors. The analysis advances the policy entrepreneur concept in three directions. First, the discussion develops the transnational dimensions of this activity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Second,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charismatic individuals, the discussion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and reputations for policy entrepreneurship and access into international policy communities. Organizations maintain momentum behind policy solutions and pressures for change over the long term when individuals retire or depart for other positions. Third, the discussion outlines four distinct entrepreneur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that both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cultivate and deploy to enhance their power and persuasion in global policy processes and politics.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改革一部分的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就必须加强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提高内部人员素质,使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3.
在法律基础课教学活动中 ,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老师首先指出重点 ,引导阅读 ,然后指导学生讨论、讲解 ,最后总结 ,回答提问。其核心思想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岳云强 《兰州学刊》2006,(12):203-204,149
本文拟在探讨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方针科学地贯彻落实到高校德育教学中,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推行大学生主体性德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揭示高校德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提高高校德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可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5.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理论坚实并具有现代植物生产技能,能够献身生态重建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以此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目标,通过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培养提高,着力相关课程改革,坚持理论教学面对区域农业发展实际,跟踪农业技术发展前沿,强化具有就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富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取得初步而又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自北美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美国打着"互惠、公平、非歧视"的幌子,欲抢占别国市场.为了实现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总是将贸易保护政策奉为圭臬,这一政策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7.
在18世纪后期,英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主的渗透政策。由于喜玛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印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8.
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模式具有引导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改革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考试模式,使考试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新时期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出发 ,分析了目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失误 ,提出了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思想作了回溯性的审视和评析 ,并给其以民初教育宗旨理论基础的准确复位 ,揭示了其与民初教育宗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为民国教育宗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