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81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中的引申是一种普遍现象。英译汉时不仅有时词义要引申。词组、分句或句子的含义有时也要引申,英语引申的意境,可以从褒与贬、抽象与具体、词义搭配、概念大小、逻辑修辞、引申层次和引申范围七个不同方面来探析。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能力普遍低下 ,本文通过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译文暴露的几类问题 ,提出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本科生翻译能力 ,应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对比以及语言能力的提高两方面进行。翻译教学模式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负责任、独立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测试考生对英语书面材料的确切理解能力以及汉语的表达能力 ,在四级考试和考研试题中均采用了英译汉这一题型。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因此准确地译出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子成了考生的一大难题。本文就英语被动句的翻译问题作了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4.
语言趋同现象的实质是以社会心理现象为基础的语用适应。本文从语言趋同现象入手分析了趋同现象的产生及跨文化趋同所达到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论戏剧翻译的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译文的使用目的决定了不同体裁文体的翻译应遵循不同的翻译标准。本文分析了戏剧翻译的特点,提出戏剧翻译应以功能对等为原则,以原语和译语观众能获得大体相同的反应为标准,并探讨了为达到功能对等需对译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译者责任和文化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中国的翻译史 ,不难看出译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不同时代的译者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因为他始终受到社会文化现实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结合当今时代特点 ,提出译者要对祖国语言负责 ,对祖国文化负责  相似文献   
7.
中央文献排比修辞的频繁使用起到了增强语势、突出重点、使句式结构条理清晰的作用。本文以十九大报告及其俄译本为例,尝试基于译文与俄罗斯媒体中新闻报道的对比结果对排比修辞的俄译策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舍弃复现结构,按照原文原意分别译出”“保留复现结构,遵照原文形式依次译出”“改变复现结构,转换复现词词性”以及解释性翻译等五种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俄译策略,以期对中央文献俄译研究以及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黑奴吁天录》中采用变译法主要由译者和读者两个因素决定,林纾通过采用阐译、缩译和改译三种变译,保持了译文信息的忠实、美学的忠实、语用功能的忠实和效果的忠实.变译的运用使译文创造性地忠实于原文,实现了忠诚原则与跨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9.
梁义民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05-110,158,159
戴维森意义理论具有明显的思想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弗雷格的真值条件论是其基本立足点,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的约定-T模式充当其形式表征基础,蒯因的彻底翻译理论成为其经验解释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戴维森善于借鉴这些影响深远的思想成果,使其意义理论呈现出一种解释性的真理论而潜在地具有非凡的理论优势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刘智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汉文译著家,他的翻译、介绍和著述充满了时代的创新性、开创性.刘智译著中哲学思想的丰富来源于他对伊斯兰哲学和思想的深刻学习和理解,更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悉心了解和系统掌握.其中,刘智对伊斯兰教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阿布德·热哈曼·贾米(Abd al-Rahman Jami,伊历817-898年,1414-1492)的<勒瓦一合>(Lawa'ih)的译介,以<真境昭微>而著名,并反映了刘智译介过程中的创造性特征.<真境昭微>既忠实于原著,又以中国穆斯林的聪明才智超越了原文的文本,进行了汉语语境中的创造性表述和中国哲学范畴的恰当转化,从而以汉语的话语更直观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特别是伊斯兰苏非哲学思想中"存在统一论"思想,以及苏非追求和实践自我超越和心灵升华的理想境界.在中国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更好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交流和融通,是人类智慧和思想间相互学习、理解、交流和对话的一幅历史风景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