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193篇
民族学   57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208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1076篇
社会学   293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具体地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以农业技术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选取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定城乡收入差距,以劳动力转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时,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效应较小;当农业技术水平越过门槛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后,通过替换解释变量泰尔指数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效率重新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其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文章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三个重要变量纳入同一模型框架中,在加深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视角的研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The role of politics has often been discussed in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situation can have major effects on the evaluation design, approach and methods. Politics also has the potential to influence the decisions made from the evaluation findings.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tical context on stakeholder decision making. Utilizing a simulation scenario, this study compares stakeholder decision making in high and low stakes evaluation contexts. Findings suggest that high stakes political environments are more likely than low stakes environments to lead to reduced reliance on technically appropriate measures and increased dependence on measures better reflect the broader polit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3.
During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the ethnic and racial composi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has changed to include some ethnic minorities and women. This study examines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one segment of the American elite: those who have obtained eminence in their occupations. Lieberson and Carter's study of the ethnic composition of eminent Americans, using Who's Who in America, is replicated with data from the 1990s (Lieberson and Carter, 1979,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4:347–366). In addition, comparisons between blacks listed in Who's Who in America and blacks listed only in Who's Who among Black Americans are made. During the 20 years since Lieberson and Carter's study, Jews have made remarkable gains in eminent membership, while the rate of black representation has increased only moderately. Women are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eminent regardless of ethnicity, although black women are better represented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white ethnic groups.  相似文献   
4.
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与时俱进、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研究不同的就业制度对妇女发展的深刻影响 ,阐述就业制度的选择与男女平等观念实现的关系 ,以期能为当前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作用,就存在着评价问题。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其实就蕴含在社会进步的内涵当中。由于社会进步可以归结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的自由与解放,这两项内容就应当成为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进步评价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婚龄性别比失衡问题到底有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这些社会影响的性质、影响范围以及具体表现又是怎样?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延边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该地区的婚龄男女性别比失衡相当明显。在这些地区,由于婚龄女性人口的大量向城市(国外)流动,当地的很多成年男性到了婚龄,都面临着无妻可娶的窘境。由此,对社会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社会运行和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离轨。  相似文献   
8.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度文明的精神生活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逐渐学会一种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生活方式,这便是休闲。休闲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旨在进一步改进科研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前 ,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出现 ,并由此引发了各种疾病 ,直接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帮助在校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顺利完成学业 ,将来健康的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作者建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教育工作者 ,平时应重视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用关心爱护、疏导等方式予以预防 ,只有这样 ,学生心理问题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并愉快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