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街坊文教馆,对英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街坊文教馆是一种慈善机构,但是其工作范围和影响远比慈善活动的要广泛得多。本文阐述了英国街坊文教馆产生的社会背景、所承担社会工作以及文教馆的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朝末期的萨保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航 《西域研究》2005,35(2):12-24
本文将石刻史料中萨保任官的资料与北朝末年的官品制度以及其他部族首领的任官情况加以对比, 分别对北周、北齐的萨保品位进行了考察, 提出此一时期的萨保品位大致相当于县级长官。此外, 本文还从官品变迁、萨保继承、人员任命等角度, 揭示了中原政权利用官僚品级秩序增强粟特贵族的社会流动性, 并进而统合粟特聚落社会资源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 and its committees perform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ystemic regulatory rol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as well as for national monetary policies.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the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among central banks makes this community vital for global discourse formation around monetary policies and financial interaction. The self-image displayed in speeches and evaluations of BIS representatives indicate that the community influences national economies. Using the concept of performativity for analysing the power dynamics of the BIS communit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cooperating central banks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economic interaction both nationally and globally. The nature of this political influence is not conspiratory or intentional, but embedded in the economistic interaction within and around the BIS.  相似文献   
4.
蒋连华 《社会科学》2006,46(9):100-104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自发性转移和我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引导下的人口流迁,城市房屋租赁买卖市场房源的分布格局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方向以及这一群体在城市的社会归属需求,是形成城市流动少数民族聚落的客观前提、外在条件和内在机制,而亲缘、地缘和族缘为构建社会归属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只要我国的城乡差别、地区差距和民族差异存在,城市流动少数民族聚落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结算争议,旨在通过运用泽尔滕公平奖励组合理论,考虑网络用户数等多方面因素,体现相对成本大小,提出互联网网间结算新模型——公平奖励结算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当互联双方的网络资源、地理覆盖范围、交换的流量差别比较大时,有一方会比另一方对互联互通的贡献比较大,资源被占用的程度也较高,所以应该获得较多的结算费用。当双方规模等都差不多时,没有必要进行结算。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和福建省为例,通过农户调查对两地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比较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探索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实施机制,为保障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结果显示,两个样本区农户居民点整治意愿都比较高,普遍对居住环境改善的期望较高,并且补偿方式上倾向于选择一次性货币补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在土地处理方式与安置方式上有不同的诉求:在土地处理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农户较为愿意将其土地全部征收,多数愿意转为镇民,反之,农户只较为愿意进行居民点整治,转为镇民的意愿较低;在安置方式方面,虽然都较为愿意选择就地集中改造建村或新建中心村,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存在部分农户倾向于选择获取补偿自行进城购房的安置方式,反之则不存在.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