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尤三姐是《红楼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形象。由于《红楼梦》在版本上有“脂本”、“程本”两大不同系统 ,不同版本系统中的尤三姐的艺术形象也就有很大不同。对此 ,红学史上是有争议的 ,但是争论者往往各执一词 ,常常出现片面和偏激。平心而论 ,两个尤三姐形象的塑造 ,其实各有所短 ,亦各有所长 ,人们不应该轻易肯定或否定。然而如果认真比较分析 ,就尤三姐形象的悲剧意义和可信程度而言 ,笔者认为“脂本”系统高于“程本”系统。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自己的事业看作是十月革命的继续。澄清唯心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对十月革命的错误解读,对于补好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学习和借鉴十月革命的宝贵经验、坚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核心意蕴。  相似文献   
4.
真实与想象 ——中国古代易装文化的嬗变与文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易装文化都以女扮男装为主流,中国古代易装文化非常丰富,又有不同于欧洲的特点。历史上的妇女易装个案与战争、民族融合及科举制度密切相关。至明清时代,添加了反叛礼教和市民文化的色彩,又有遗民、边缘文人“女性化”心态的作用,加上文学上闺秀传统及才女“文人化”的形成,文学易装题材的创作达到高峰,尤以女作家所创作的叙事作品表现女性意识的崛起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而显得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应修人为首的四位年青人的"湖畔诗歌",在"五四"诗坛上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推动了爱情诗的创作潮流;转变了人们把握人生的艺术形态;支撑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表达出对人生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写景诗也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因此,"湖畔诗歌"以独特的艺术把握和思想成就,在五四新诗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龙勃罗梭将实证的、归纳的方法引入犯罪研究的领域,引起了犯罪研究领域的一场方法论革命。他提出的犯罪人的多种分类、犯罪的多因论以及犯罪预防和刑罚个别化思想,主张改革监狱制度和刑法体系,这些思想对当今刑事司法制度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设吉林生态省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吉林建设成生态省是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的指示精神,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握时代契机作出的科学决策。建设生态省对实施“三大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且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运用的流行观点提出商榷.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是历史观方面的命题,后者是认识论方面的命题.两者所适用的检验在对象、性质、依据、内容方面都存在着质的区别.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不是一般原理与个别原理的关系,而是体现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生产力标准命题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重大拨乱反正,实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9.
1964年3月25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赖特在参议院发表了针对中国问题的《旧神话与新现实》的著名长篇演讲,目的是激励美国公众自由思考和讨论美国僵硬过时的对华政策,进而推动国内对华舆论朝着积极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并且建议美国在对华政策中增加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在欧美史学界推出后,即成为一首以英文叙事讲唱给欧美读者倾听东方历史故事的通俗性叙事歌曲。其汉语读本在中国出版后也呈现出惊人相似的现象,即通俗性。但是《万历十五年》所秉有的通俗性在特质上有着自己的内涵,是以历史事件的叙事真实性收获读者而达向学术的通俗性或历史的文学性。从历史铭刻在本体上的相对原始印迹看,《万历十五年》在其相当通俗化和文学性的叙事中恒持着历史的真实。《万历十五年》毕竟是在美国学界语境下所撰写和翻译的,所以英汉两个文本所呈现出来的通俗化、大众性、文学性与作者所栖居的那个时段、区域的后现代文化语境是同步的。《万历十五年》潜在的叙事结构具有小说性的叙事模式,明代万历年间的历史在作者的文本结构中被组接为一个个故事性叙事,我们只要翻阅其目录,就不难发现这部史学著作就是一个个故事的逻辑编排,整部叙事文本充溢着文学性与小说性的形式主义色彩。同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的历史叙事中所给出的隐喻,即对20世纪70年代治国方略的启示,也因时过境迁产生了当下阅读语境与文本隐喻思想的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