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蔡元培一生为中国文化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建筑文化思想方面也是很有见地。他坚持民主平等和人本主义的建筑观念,积极投身于改善社会底层的居住状况、兴建各式近代公共文化设施、保护优秀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等事业。在中西建筑文化关系方面,他强调中西融合的文化观念,主张在立足本民族文化基础上,通过兼收并蓄,创造出中国的近代建筑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性”的意识,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进步。中国与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不同“颜色”的内涵及其与“性”的关系也大相径庭。作为“性”的代名词,蓝色、黄色、绿色、粉色、红色,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普遍地使用着。比较和分析各种“颜色”与“性”文化的密切关系和深刻渊源,可以从中捕捉到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性”文化的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由于是在各自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自然环境中产生与形成的,因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整体型与个体型,和谐型与抗争型,人治型与法治型。通过比较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政治体系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碰撞,是推动人类建筑与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的两条主线。东方和西方为国际现代建筑文化的形成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因此,国际现代建筑文化是全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化,而保护民族建筑文化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体的"他者";中国哲学的有机整体性思维,规定了男女两性的一体性取向及相依相生的关系。但在中国人伦本体性文化体系中,哲学同时又是伦理哲学或哲学伦理学,伦理学的男尊女卑序位观念获得哲学的合法性认可,女性由此被置于两性构成性关系中的"卑下"的处境。中西女性文学与批评基于各自性别哲学而展开,呈现各自的特色。因此,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建构,应重视性别哲学维度的发掘。  相似文献   
6.
建构新世纪中西美学对话的总体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美学在新世纪的繁荣,中西美学家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建构新世纪中西美学对话的总体框架。这一框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审美意识母结构层面上的对话,二是在自我或人格三元结构层面上的对话,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关学走向亲和层面上的对话。由这密不可分的三个层面所构成的新美学体系,将着重考察和揭示美在人类文明生成优化过程中所起的全局性作用,指导和提升人类的各项审美实践活动,从而促进人类生存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景教研究是古代中西交通史或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一个重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当西方基督教史研究已经在波斯教会和聂斯脱利派研究方面取得许多新认识的时候,国内的景教研究学者对这个团体一些基本特点的叙述仍停留在理雅各和左伯好郎的时代,甚至因袭以往对该派基督教形象特点的定义而提出错误的问题进而引向偏颇的结论。充分了解这群唐代来华的基督教宣教士所属母会的来龙去脉,充分了解早期基督教史,对于理解并评价景教徒在中国的活动,对于深入分析汉文景教文献的特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本文通过对四个具体问题的辨析而挑战和质疑中古景教研究专家们的一些疏漏,意在引起国内景教研究专家们的注意,认识到有关基督教史研究的丰富研究成果对于唐代景教研究不无裨益,也希望景教研究在当前语境下应有的一个新定位能够更受重视——景教研究不再单纯是针对出土文献的古代语言研究,还是一项需要多种知识结合的文化研究和宗教研究。  相似文献   
8.
略论西关在广州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关是现广州市老城区荔湾区的俗称,地处广州市城区的西面,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珠江主航道,自古商贸十分发达,商家云集,盛极一时,一度成为旧广州商贸中心和中国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成为"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桥梁,在广州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所孕育出来的个性鲜明的"西关文化"对中国近代文明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古代桥梁与社会文化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桥梁是世界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代桥梁的结构体系与桥梁型式大都能追溯于此。古代桥梁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等密切相关。古代僧人和西方牧师在古代桥梁建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采取收取过桥费来维持桥梁日常养护的做法 ,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而古人那种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积极态度 ,同样值得学习和发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