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35篇
社会学   3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拥有9亿多农村人口的我国来说,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农村家庭子女的成长和成才,关系到农村经济振兴战略,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能够使农村义务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持续、快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增强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努力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极其重大作用,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如鸟之两翼 ,车之两轮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从人性论出发 ,法治在于止恶 ,德治在于扬善 ;从经济方面说 ,法治导致自由 ,德治导致秩序 ;从民众角度讲 ,法治 (民治 )激发社会活力 ,德治 (教民 )引导人们思想。深度思考法治与德治怎样达到内在统一和从哪些层面实现统一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亨利·德曼的“新社会主义哲学”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基础上,并与资产阶级哲学实行联姻,德曼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中的“新发现”表明的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曲解,这一哲学不仅在理论上没有给社会主义运动贡献新东西,而且在实践上蜕变成了与法西斯合流的反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每一重大战略部署和伟大实践,都包含着党的建设的新举措和党的建设理论的新探索。党的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的每一创新发展,也反过来推进和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各个领域的改革。中国共产党对历史方位转变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提出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在30年党的建设理论创新过程中,获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我们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认识执政规律,尊重执政规律,努力按照执政规律加强执政党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完成党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道德建设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以德治国,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只有加快以限权为中心的政府体制改革,改变政府的不道德作为,推进行政道德的法制化建设,加强行政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道德的社会惩戒机制,把道德考核作为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才能实现高度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完善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多党合作制度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Prior research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has documented how specific CSR activities relate to responses of relevant stakeholders, mainly examining employees. However, it is as yet unclear whether these findings generalize to other types of CSR activities or to responses of other stakeholder groups. In fact, results from studies to date also show inconsistent effects in need of further explanation.In this contribution we offer a new perspective on this literature. We extend current insights on organizational CSR activities and stakeholder support, by elaborat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can explain these relations. We draw together recent developments on organizational anthropomorphism with insights o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to argue that the impact of CSR activities on a broad range of stakeholder responses depend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morality. We connect prior work on organizational ethics, CSR, and stakeholder support, to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research on impression formation, impression management, and impression updating. This new perspective allows us to broaden the current debate on CSR and stakeholder support.Building on this analysis, we propose a new model that offers a roadmap for future research. We explain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SR on stakeholder responses, by highlighting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morality as a key mediating variable. We then proceed to consider likely moderators of this relatio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zation, (b)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s about) CSR activities, and (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ceivers. On the basis of this extended model we develop specific predictions, and review initial evidence supporting thes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如何从新的角度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研究走向纵深的必然要求。通过生态思维方式,基于生态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运用开放性、预见性、和谐性的思维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悟普遍联系性、永恒发展性、对立统一性等特征。运用生态思维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