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47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斯特兰德善于把自我对象化,对自我及其所置身的世界进行有距离的观照,这种旁观者视角使得他的观察获得了某种“公正性”和“客观化”,从而打破自我和私人化,成为事件和风景的编年史见证人。主体性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形而上学的“自我”,而是陷入了悖论式循环的“递归的自我”。这种自我在场的取消,不但使主体性陷入了机械学的递归循环,也使语言陷入了类似的指涉循环。在这种状态中,自我和语言不再是指涉的和表现的,而是表演的和自我同一的。这种“最终的自我取消”绝不意味着对死亡的形而上诉求,而是重新寻回万物一体的本质同一性,以克服西方文明中主客观二元对立思维所造成的种种分裂与现代性危机。  相似文献   
2.
论中西诗学中自然美观念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自然美观念的产生都源于人的觉醒,但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中西方在对待自然审美上出现众多差异,"比德说"和"移情说"就是代表之一。这种差异性表现在文学上,呈现出西方重外省、中国重内省,西方文学作品表现物我分离较多、中国文学作品表现物我合一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河边云雀叫得欢》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权主义作家杰西卡.安德森的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曾经获得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弗兰克林奖。这部小说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一位辗转回国的七旬老妇人劳拉一生的悲剧命运,劳拉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压抑与等待中虚度。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人格说和焦虑说来分析主人公劳拉悲剧的一生,并得出了劳拉的悲剧是社会文化的悲剧、也是女性自身的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所创立的现象学在西方影响很大,甚至曾经引起了一场现象学运动,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家,也涉及符号、语言等多个领域。文章分析了在现象学考察过程中自然自我与纯粹自我随着考察的不断深化将自己的主体性突显出来的方式和过程,指出主体在现象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视阈中的“他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近代主体哲学强调"自我",表现出"唯我论"姿态,现代现象学兴起,改变了这一格局,他者受到重视,但现象学视闽中的他者又各有不同的言说.胡塞尔、海德格尔的他者仍然处于同一性中;他者与自我是一种对称关系;萨特只看到他者与自我的斗争;梅洛·庞蒂把他者肉身化,从意识哲学脱身而出;勒维纳斯奠定了真正的他者哲学,他者成为绝对他者.  相似文献   
6.
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女性书写者对女性主体性的探寻呈现出不断变化深入的态势.即从张洁、张辛欣"女人是和男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人"到王安忆、铁凝对女人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存在的特性的探寻,到林白、陈染文本从个我隐秘的生活、心理层面对性别个体女性自我的追问,再到王安忆<长恨歌>在一种平易的日常状态中展现女性个体生命的世俗形式及意义,营造一个世俗、民间的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7.
互惠性是正义的固有特性 ,它涉及对正义本质和基础的认识 ,但长期以来 ,道德学家们对互惠性的理解并不一致。分析批判霍布斯、叔本华、康德和罗尔斯等人的观点 ,可以看出 :互惠性是正义制度下的一种人际关系 ,包含着平等性、合作性和协调性的特征。它是正义存在和贯彻的真正基础 ,是正义的一种独立特性。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探讨青少年同伴关系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中叶至清初时期出现的个性解放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戏曲艺术领域 ,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倡导戏曲创作要真实、通俗和自然 ,要摈弃虚伪、迂雅和做作 ;倡导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开始盛行一时 ,戏曲中语言的通俗化使其更能表现世俗生活中的人情百态 ,且易于为市民阶层所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10.
人 ,自降生以来 ,就陷入“自我”的重重矛盾之中 ,不仅面临“本我”的约束 ,还要应对“超我”的压力。如何做到既能满足“本我”的生理本能的需求 ,又能符合“超我”的道德化意愿 ,使自我得以完善 ,这是人们毕生所寻求的。研究唐代著名小说《莺莺传》中崔莺莺的艺术形象 ,破译其“哀而不恨”的密码 ,对于我们揭示这一人生主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