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显祖的思想相当驳杂,“道学”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道学”形而上的内在精神超越,赋予了汤氏独特的“思想者”气质,并进而影响他的文体选择。其古文理想和曲体价值观,均显示出重道德理性的传统“杂文学”观念在晚明时期的回潮。  相似文献   
2.
西周初年晋国始祖唐叔虞始封地本是很明确的,即在今山西太原地区。这一点,从汉代开始已有定论,一直到明代,均无异说。其间虽汉司马迁、唐李泰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可供"想象"的探讨空间,但总的来说,尚无过大歧异,从清代顾炎武方开了后人疑古之风。但顾说纯为一种假设推想,证据未足,后人沿袭顾说也未能有新的证据证明。班固以来唐叔虞封地晋阳说未可动摇。  相似文献   
3.
唐顺之作为一名笃诚的心学家、理学家,势必会从思想价值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同时他又是一个优秀的八股文名家、古文评点家,有时又会摆脱心学和理学的思维模式,从文学自身的角度考量创作。受此多重身份的复合影响,唐顺之对道学气息浓厚而艺术性较差的曾巩散文进行评价时,就显得颇为矛盾:既认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南丰”,又以为曾巩散文法度平实,缺少变化,只能居于唐宋八家之末。  相似文献   
4.
韩宏韬 《唐都学刊》2006,22(2):10-12
孔颖达的<对<论语>问>,是一篇精美的政论文,但宋代俞德邻认为,唐太宗误认曾子为孔子,而颖达竟不省,故责其告君欠谨.俞德邻的解读依据<新唐书>.根据<贞观政要>、<旧唐书>、<十三经注疏>、<全唐文>,<新唐书>所载<对<论语>问>错误有二其一,张冠李戴;其二,文体不合.同时,<全唐文>等文献所载<对<论语>问>的几处异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其戏曲作品的语言既融进了六朝词赋、唐诗、宋词典雅绮丽、含蓄蕴藉的风格,同时又保有元代杂剧语言来自口语的自然真切的本色,极具研究价值。在《汤显祖戏曲集》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字序对换的双音词,文章对此试作一研究,以加深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殷海光四位先生都是我的师友,他们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哲学史上都是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唐、牟、徐属于当代新儒家,殷属于当代自由主义。唐君毅先生贯通百家、东西比较,道德为本,以古为尚,体验与思辨并重;非常有教养,诲人不倦,心胸非常开阔,有很强烈的复兴中国文化的使命感,把做学问跟自己的生命成长联系在一起。牟宗三先生是西化的哲学家,是中国二十世纪哲学上成就最大的一个,也是原创力最丰富的一个。他第一个把中国传统的心性之学概念化、知识化、系统化,用西洋哲学的方式来表达;他思想中很大的重点,就在于他有一套中国的儒家模式,这就是"内圣"开出"新外王"。牟先生是一个有狂气的人,自恃非常高。他喜欢跟学生往来,爱护学生,超乎寻常;独来独往,生活非常单调;上课特别有条理,讲课讲得特别好,而且有热情。这就是他在哲学家之外,能带很多学生的契机。他的生活态度从容自在,是我一辈子都学不到的。我年轻时候的兴趣是搞中国文学,不喜欢搞哲学,完全是牟先生决定了我人生的道路,引导我走向学术思想道路。所谓感恩与怀念,最深的恩就在这儿。我一直以牟先生做模范来学习。徐复观先生一方面卫道,一方面又以自由主义论政,这是他思想的很重要的特征。他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兴趣非常浓厚,这是其他哲学家比较少见的。徐复观先生具有勤奋自学的精神,充当知识分子的角色,担待时代的使命感。他没有教我怎么读书,有的就是一种身教。殷海光先生是台湾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自由主义者,是自由主义民主斗士的启蒙大师。他的自由主义不是研究自由主义,而是把自由主义宗教化,当宗教了,他整个生命都在里面。他的思想特征,就是西化。我一生的思想就是受这两个系统的影响,尤其是直接受他们四位先生的影响。韦政通能有今天,跟这四位先生的影响分不开;成就今天的韦政通,有四位先生的贡献在里面;愈到晚年我愈有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当下主要有李渔和冯梦龙两说,然“李渔说”明显不合理,“冯梦龙说”又没有提出证据,故在学界响应极少,反对的意见却很多。笔者最近从明代关于“汤显祖赏《金瓶梅词话》”、汤显祖与《金瓶梅》的关系以及崇祯本评语中的“情”与汤显祖的“至情”说相当接近等几个方面发现,崇祯本的评改者极可能为汤显祖。并认为崇祯本《金瓶梅》底本是万历本的抄本而非刊本。  相似文献   
8.
对于明中叶史家唐顺之重要史论著作--两部<解疑>,后世一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两部<解疑>的产生,应是充满忧患意识的士大夫唐顺之对明中叶以来剧烈社会变化的历史性思考.它们在历史评价方面的事功观和时势观、对皇朝统治中君臣关系、民族观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春秋笔法的积极反思等三个方面,都表现出突破以理学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束缚的倾向.两部<解疑>产生原因,不仅存在于时代背景、性格和学术思想等各自领域内,更是上述诸方面融合交汇的结果.两部<解疑>的史学思想对唐顺之的<左编>具有直接的影响,并通过<左编>印迹于李贽<藏书>中的某些历史评议.从这层意义讲,它们可谓为晚明史学启蒙思潮中社会批判思想的"先声",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南宋进士试赋制度较北宋更为长期稳固,与此相关的律赋集的编选在南宋也极为兴盛,然今天大多佚没无闻。《后典丽赋》是南宋律赋选集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乃婺学唐氏学派代表唐仲友所编选。该书选文详今而略古,体现出鲜明的趋时特征。此外,该书刊刻所涉及的贪墨行为,凸现了律赋集编选的牟利动机,因而在选文质量上难与北宋律赋集相比。在这样的律赋范本的指导下,宜乎南宋律赋日渐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0.
万历十二年始,汤显祖在南京任官十载。在此期间,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南京城市生活的产物,对南京城市的书写包罗万象。这些诗文从市民的文化认同和立场出发,运用丰富的城市意象,将城市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