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aste and smell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dimensions of bodily perception in augmented reality (AR) and virtual reality (VR) devices. This can be seen in Vocktail and Season Traveller, two digital devices incorporating taste and smell. Vocktail is an AR technology that augments the experience of drinking water, or even air, through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astebud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color and smell. Season Traveller is a VR game in which the user moves through four seasonal landscapes. It uses wind, odor, and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to the more standard audio-visual displays.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these devices can be examined using phenomenological terms. They instigate perceptual circuits, and call on and create sedimented habits. Although VR and AR are often thought of in terms of their similitude to reality, understanding Vocktail and Season Traveller this way illustrates the world-creating dimension of multisensory devices. These technologies structure and shift thresholds of taste and smell, reworking past perceptual styles and habits to develop new perceptual experiences. In so doing, Season Traveller and Vocktail throw to the fore questions about the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which people exercise their senses in digitally dominate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2.
理性、人性和美--希腊神话拟人特征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是其突出特色,首先表现在神人外貌的相似,其次是心理、性格和行为的相似.神的社会组织和生活起居实为人类社会的翻版.希腊神话中虽然残留着自然和兽形的遗迹,但社会属性较高的大神都实现了完全的拟人化.希腊人将兽形的、怪诞的、恐怖的形象留给了代表原始的、无序的、未开化的、非理性的、象征自然蛮力的自然界精怪和老一辈神祗,而将美好的人类形象留给了象征理性、文明、和谐和宇宙新秩序的奥林波斯天神以及象征自然界温和力量的自然神女们,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希腊神话明显排斥人格化的图腾动物.希腊神话的拟人特征可能有其近东渊源,但希腊人将之推向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是希腊人的理性、人性和审美情趣决定的,是希腊宗教世俗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在4例不同时期的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了味蕾的形态发生及细胞分化过程。孵化至第48天,部分舌乳头上皮的基部出现味蕾原基。第52天味蕾体积增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第56天部分味蕾出现味孔,味蕾细胞出现基细胞、支持细胞和味觉细胞的分化。第62天味蕾的味孔均形成,部分味孔扩大,味毛增多并伸出味孔外。味觉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其细胞核内的异染色质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均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古之冶游书从唐代产生以来,至清时更是蔚为壮观,然其间唯有明末清初余怀的《板桥杂记》能够超拔诸作之上,别有境界,不落俗艳。此乃得力于其实录的史学价值、内含的“遗民情怀”、记录对象的品位、不着色欲的真情、虚实相间的笔法。  相似文献   
5.
王寅丽 《社会科学》2006,(9):126-132
阿伦特将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视为“他未写出的政治哲学”,她从康德对审美判断的考察中找到了一切实践判断得以可能的条件:趣味、共通感,扩大思考和范例的有效性,从而阐发了判断活动的政治意义。同时,阿伦特对康德判断力概念的接受也暴露出她本人政治思想的形式化、非认识化和审美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中国食品艺术通过食艺的调适完成对自然的转换、聚合与超离,并以现实化的感性存在凸显社会性的文化与生活姿韵。中国食品艺术的主体化原则,在味形式化过程得到充分呈显,艺术审美旨趣渗现于“食味”制作、享受与沟通,充分确证了中国食品艺术的独特存在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诗味说"是杨万里诗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其独特处在于:以"味"论诗歌群体风格特质——追求神似,"舍形逐味";以"味"来规范传统诗教的怨刺内容——要求诗歌精光内敛。杨万里"诗味说"与"晚唐异味"密切相关,他服膺晚唐诗歌的工整,竭力标榜"晚唐异味",是为其"诗味说"张本。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味道的表达方式及味觉的隐喻两方面对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味道和味觉进行考察。味觉作为人类共有的感觉,具有社交性感官的功能,也具有因为食物和性的联系所带来的隐喻,然而在中国文化中,味觉还有更为重要的含义。中国人以和为美的性格从而具有五味调和的味觉要求;道家追求自然而清淡让中国人的味觉体验清新自然;儒家追求食精脍细,所以中国人在饮食上还追求利益和章法;中国人有医食同源的观念,进而对味觉的追求也伴随实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彭锋 《文史哲》2005,(6):112-116
根据当代美学家对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解读,席勒的审美教育方案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审美教育作为现代资产阶级启蒙教育方案的核心,服务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确立;(2)审美教育是以不确定性批判确定性,对意识形态具有解构作用;(3)审美教育是一种多元教育,这使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