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988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214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1145篇
社会学   253篇
统计学   5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extend and nuance the debate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strategy, appropriation, and open innovation in dynamic and systemic innovation contexts. We present the case of four generations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covering the period 1980–2015), and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co-evolution of strategic IP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Throughout this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and technological relationships were governed with different and shifting degrees of formality. Simultaneously, firms differentiated technology accessibility across actors and technologies to benefit from openness and appropriation of innovation.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iscussion of competitiveness and appropriability needs to be expanded from the focal appropriability regime and complementary assets to the larger context of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its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actor relations, with dispersed complementary and substitute assets and technologies. Consequently, the shaping of complementary and substitute appropriability regimes is central when strategizing in dynamic and systemic innovation contexts. This hold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pen innovation, innovation ecosystems, platforms, and coopetition.  相似文献   
2.
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 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和学科群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其间的广义理论和狭义理解、分歧和共性,探讨了终将从广义上延拓成科学技术学一级学科,从狭义上形成二级学科群的合理性和现实可能性.基于坚定自然辩证法原理作为科学技术学基础理论及学科建设指南的必然性,建议扩大<自然辩证法研究>副标题的内涵,将目前冗长的副标题改变成简洁的"关于科学技术学的理论性杂志".  相似文献   
3.
高校师资管理中的矛盾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师资的引进、使用、考核和培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何处理诸如比较优秀的关键性人才与基本群体、教学与科研、稳定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等关系问题,这些矛盾的妥善解决,会较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三大都市圈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整体上对三大都市圈的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三大都市圈应在不断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同时,注重提升本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Many organizational change projects fail — despite a well thought out concept, profess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nd a binding implementation timetable. The reason why the expected success doesn’t materialize often lies with the missing maintenance. Once the project is officially completed and the client and project manager withdraw,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organization will take up these changes is seldom systematically dealt with. Difficulties often arise when no discrete stabilizing measures are planned. We have derived four central action areas which will be clarified by way of practical examples. It will also be shown what is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stabilization phase so that a lasting success of the organizational change project can be ensured.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几年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介绍现代管理技术在招生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表现形式,分析了现代管理技术在招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的不平衡与障碍,并就进一步完善现代技术在招生管理工作中的功用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旨在进一步改进科研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行为工程的宏观性管理及优化问题,提出了经济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知识技能并重原则,为英语教学及教学心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现阶段图书馆工作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代化、全球信息一体化是图书馆工作的目标,但我们既要着眼于未来,更要立足于现实,搞好现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图书馆工作要围绕一个中心,强化多维管理,这是图书馆迈向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兔肉干制品(肉干、肉松、内脯)的加工工艺、配方试验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加工兔肉干、肉松,肉脯方便、保健食品的可行性,为兔肉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