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传统的翻译理论坚持以"文本"为中心,认为任何翻译活动都必须忠实原文,现代西方的功能翻译理论则扬弃和颠覆了"文本中心论",强调翻译应当指向"目的","目的决定手段"。尽管这一观点有"不择手段"之嫌,但是若加以修正,突出翻译过程的责任意识,这将对促进翻译活动达到"视界融合"的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关于历史、政治和社会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被认为晦涩难解,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里达历史哲学中存在着先验维度.这一维度最早以目的论的形式参与了德里达早期思想的形成过程,成为解构理论的隐性要素;随着对海德格尔事件的反省,藉"精神"之名的先验之维进入了匿名状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德里达对"幽灵"、"友谊"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和政治主题的思考中,先验之维由隐而显,展示出与后现代理论、"历史终结论"和普世主义伦理学迥然不同的理论旨趣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德国翻译功能主义目的论视域对新闻翻译中背景解释产生的来源、发展、作用、意义以及在新闻翻译实践中对背景解释的实际运用实例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论自文艺复兴以来遭受了机械论的挑战,传统目的论的合法性不断受到质疑并逐渐被边缘化。溯源西方目的论的历史嬗变,分析目的论在西方产生、发展的内在机理,探讨西方目的论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联,可以看出目的论在当代哲学的复兴是一种历史和理性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人学”是思孟学派的理论精华,对人进行先天的预设,使人善的本性的实现成为人的目的,是其学说的主导因素,具有明显的目的论倾向。其目的论是一种道德目的论和内在目的论,但同时具有形而上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的表象,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模式下内在与外在、形上与形下、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特色,而这种特色源于中国人体悟和处理人生的特有依据———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