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着重通过四个方面的讨论,指出语言地位的变化、语言间的接触及其趋同、语言的内部机制等内外因素的先后与共同作用是左江土白话声调变异的主要成因,并认为广西城镇的粤语将可能程度不同地发生这样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班固始以《书序》"三监"说释《邶》《鄘》《卫》"三国同风"之缘由,郑玄据此又生异说,以致纠结无穷,终成死结。本文认为,根本原因,是在《诗三百》蜕变为《诗经》的过程中,前后推挽、层层相因的经学阐释所造成的干扰和误导。根据历史还原的原则,本文跟踪考察了关于"三监"性质、人物、地域等方面的纠结,进行系统反思,并追溯了班固、郑玄这两个代表人物在经学阐释上的具体作为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3.
“月氏”读音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氏”,今有两读。本文通过对诸多史籍中关于“月氏”地理、历史的考察,并从音理、字形对其进行了分析,可以确定“月氏”应读为“肉支”。  相似文献   
4.
清代诗律著作和20世纪英美诗律著作在话语对象上,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延伸性,这是二者的一个相似之处。二者的差别在于,清代的诗律著作偏重技巧规则,强调诗律的示范功能,有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相伴随;20世纪英美诗律著作偏重理论探究,强调诗律的认识功能,不但有西方传统思想相伴随,而且与20世纪多种现代学科、思想发生融合。总的来说,从诗律著作的功能上看,清代诗律著作与后者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形象;就理论品质来看,清代的诗律著作与后者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理论差距。  相似文献   
5.
班固始以《书序》"三监"说释《邶》《鄘》《卫》"三国同风"之缘由,郑玄据此又生异说,以致纠结无穷,终成死结。本文认为,根本原因,是在《诗三百》蜕变为《诗经》的过程中,前后推挽、层层相因的经学阐释所造成的干扰和误导。根据历史还原的原则,本文跟踪考察了关于"三监"性质、人物、地域等方面的纠结,进行系统反思,并追溯了班固、郑玄这两个代表人物在经学阐释上的具体作为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6.
论海盐腔的起源及在南戏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南戏起源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有关海盐腔的创始人或腔调来源的重要史料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现存史料关于海盐腔来源最重要的两条表述——元代姚桐寿《乐郊私语》和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涉及的唱曲方式,仅是宋元文人词唱或乐府曲唱方式,是一种文人"雅唱";而南戏的起源是民间的"俚唱"或"俗唱"。海盐腔是两者融合的产物。它是在明代民间戏曲蓬勃发展过程中,文人濡染、参与和推动南戏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音乐表现的要素之一——音色,在音乐实践中越来越受演奏家、作曲家的重视.本文从音色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意义、作用,以及在琵琶演奏中如何创造和运用丰富的音色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利于进一步提高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区别词性词义作用的轻声词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并从多个角度就如何区分有区别词性词义作用的轻声词和同形的非轻声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厦门话与广西平南思界闽南话在入声各韵存在对应关系.从这些对应关东中,我们可以看到,厦门话当为思界话的祖语.在下文的对应关系中,厦门话大都是比较古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Motivated by the controversial debate on mandatory reduct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U.S., this study explores whether the market values corporate response to tackl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We measure corporate responses using the measure of media tone based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words in each news articl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ket reacts favorably to the negative media exposure of corporate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announcement period and the one-year period, which implies that the socially responsible action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is costly. We further find that the positive response is less pronounced for firms from polluting industries and firms with po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