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419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1047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历来都是哲学和社会科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讨论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方面的有关问题,并且选择以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引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契丹诗歌留存不多,但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却十分丰富。契丹诗歌的演进过程,就是契丹民族汉化进程的形象展现。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契丹民族的习俗由“无礼顽器”到文质彬彬;思维模式由简单平直到二元对立;情感由简单粗放到委婉细腻;思想意识由原始状态到汉民族多种哲学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文学的民族性 ,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历史问题在当前新的历史语境下的重新言说。它既表现出作为历史问题的滥觞所提供和积累的经验性意义 ,又由于历史境遇的深刻变化而必然呈示出“新质” ,并由此构成对世界现实秩序的挑战。我们既要坚持以“国家和民族”的范式参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又应积极地把握“全球化”态势以激活民族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比较分析了汉藏两民族美术创作诸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作者认为,梳理两者的长与短是为了二者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使各自的美术创作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力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杓哇土族乡的一个纯土族自然村。由于特定的历史、自然和社会原因,形成了以农为主牧业为辅的传统生计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兼事务工成为了传统生计方式的补充。在地力山土族家庭经济过程中,生计方式支配着资源要素的投入方向,而资源要素在不同方向上的配置最终构成其家庭经济的各个形态,形态之间以及具体形态内部存在的动态性,为其进一步调整提供了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6.
国籍法的现代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随着主权国家的大量兴起及跨国人员流动的愈趋频繁和复杂,国籍法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四方面的态势:国内立法日益向单行法方向转化;国际渊源不断丰富,相关国际条约层出不穷;内容日趋先进,平等、非歧视观念逐渐得到贯彻;趋同化倾向正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要塑造与之相应的现代人格。文章对现代人格的特征以及西部民族地区塑造现代人格的现实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塑造现代人格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族院校应该是以全面服务于非主流族群作为自身的基本定位,民族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科要在准确理解这一定位的基础上确立自身的发展路径,以鲜明的特色建构来强化自身的学科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以原型的方法对司空图《诗品》天人合一思维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司空图《诗品》的思维模式遵循了中国古代由诗歌品阶、天时、时律、时历等形成的系统的天人合一模式,是典型的中国思维。  相似文献   
10.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