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301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家庭暴力已成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其产生的原因既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传统和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也与当前社会竞争加剧给人们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其他因素有关。其预防对策是要逐渐消除家庭暴力正常化的观念,鼓励被害人增强抗争意识,更要借助于公安机关的预防和打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孟子的精神修养方法的分析 ,总结出孟子的精神修养方法有寡欲、自反、尚志、养气等 ,并对孟子的精神修养方法予以现代解释。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物欲型犯罪有其经济根源和直接原因 ,其动机、行为方式及侵害对象具有一些带规律性的特点 ;犯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决定了其犯罪动机和行为方式。尤其少部分身居高位、掌握实权的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负责人对个人财富、权力的不当追求 ,导致权钱交易、化公为私 ,造成国有财产的大量流失。这种犯罪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国有财产所有者虚位 ;应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学早期,大量的青年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关注爱情主题,试图探索爱情中情感与欲望的新关系,主要的区别在于对欲望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无助的精神逃避,扭曲的欲望表达和真实的欲望书写.文章阐述这三种思考与表达,分析这三种表达所内蕴的作家的思想意识,并由此指出作家们的总体追求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世纪末当代文学中的"欲望自焚者"形象是深陷于欲望的泥潭无法自拔的一类人。本文将从物欲、色欲、权欲的三个角度透视这类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从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性等方面分析这类人物形象产生的原因,并揭示出作家们塑造这类人物形象的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当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危害极其严重。它具有组织性、反社会性、暴力性、经济性、垄断性、地域性、腐蚀性、政治性、扩张性、职业性等特点。这种犯罪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产生 ,有其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文化原因、国际原因。打击这类犯罪 ,应完善专项立法 ;强化社会控制 ;落实综合治理 ;成立打黑专门机构 ;坚持斗争的持续性 ;铲除黑恶势力的后台 ;加强国际间合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一项关于农户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意愿的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文化事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这5种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需求意愿及不同特征农户需求意愿的差别、农户对5种农村公共服务各个方面要素的需求意愿以及农户对5种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优先序。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5种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需求意愿并不相同,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需求最强烈,不同特征的农户的需求意愿也不相同。另外与其他农村公共产品相比,农户对文章所研究的5种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意愿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8.
One topic rarely addressed in the literature on older adults and interpersonal violence is the violence that can be experienced by family carers in relationship with a person living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This violence tends to remain hidden and is rarely framed as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We examine how situations of intimidation and violence invoked fear in family carers and how they interpreted and reacted to these circum- stances. Interview and diar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family members who had previously or were currently experiencing some form of aggression in caring for someon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or dementia. Drawing on discussions of fear and applying the analytic lens of defensive strategies, we explore how these carers responded to situations of intimidation and violence.  相似文献   
9.
In his later works, Bourdieu draws extensively on psychoanalytic approaches in accounting for his concept of socialized subjectivity as bound to the social world by an intense affective grip. This emotional turn holds potential for further developing Bourdieu's account of subjectivity as a formation of socialized desire. However, in accounting for this socialized desire, Bourdieu relapses into a dualism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tructures, incompatible with the Merleau‐Pontyian roots of his practice theory. Tracing this problem to the antagonism between desire and culture in the psychoanalytic accounts that Bourdieu draws on, I propose that the psychoanalytic scholar Hans Loewald's account of Eros may enable a move beyond this impasse, offering a promising conceptual basis for taking further the account of socialized subjectivity and socialized desire in Bourdieu's practice theory.  相似文献   
10.
从影响当前大学教学方方面面的价值取向看,大学教学要坚守古代的"理智培育"价值取向,这是大学教学永葆魅力的根源所在.同时,大学教学要张扬现代的"技术获取"价值取向,这是作为生活世界现象的大学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第三,大学教学要倡导后现代的"欲望释放"价值取向,这是大学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保证.因此,大学教学价值取向并非还原为欲、技、道中的某一维,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