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8篇
丛书文集   378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170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其突出的个人素质表现在精于至味之理、精通耕作之道、创制治病汤液几方面,即懂得如何吃饭、种地和治病。这正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事情,也是治理内政极其关键的因素,只有这三件事做得好,才可能完成"祀与戎"等国家大事。如此全面素质的形成,与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勤于思索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建民 《社会》2019,39(6):87-120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以王维的生命史、编年诗及他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为线索,考察其如何在仕隐之间调适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王维通过人际和诗文往来形成的社会交游空间、自然山水空间和灵性佛理空间,构成一个融和自然与人文的“人生圜局”,以寻求精神世界在“入世有为”和“消极退避”之间的平衡,而其精神苦痛也可以从这个圜局的层级变动或缺失中探寻根源。本文认为,把握世风民情、生命史的再现以及理解和体会的功夫,是研究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3.
南宋理学家对 王安石新学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二方面:一是斥新学为异端邪说,藉以标榜理学为继孔孟绝 学的正统,二是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根源,予以无情打击。陆九渊 对王安石个人的政治操守和治国理想给以赞誉,但对王安石新学亦持批评态度。理学家批 判新学对南宋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就是在“法祖”的旗帜下,使南宋社会上上下下 因循守旧、政治上保守主义日益弥漫,并且直接影响了元明清对王安石新学及新法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中的否定词比较丰富,它们的用法也不完全相同。研究这些否定词的用法,不仅丰富汉语史的内容,而且也看到,秦汉时期汉语中某些否定词的用法,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形成,说明汉语的历史的确是悠久而又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简说李觏     
李觏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尤其注重平民教育。他想要改革北宋的朝政,因为他未得机会进入仕途,所以无法实行自己的改革主张。胡适说李觏是王安石思想先驱,理由不充分。说曾巩是李觏的学生也无史料依据。关于李觏对孟子的非议,却反映了李觏对孟子的特殊看法。  相似文献   
6.
义利观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之一,历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王夫之在总结、继承前哲义利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义利观,并对义利进行了层次性及相对性的分析,既继承了传统道义论的精华,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汪辟疆及其近代诗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辟疆认为近代诗的成就不仅在清代最高,而且在许多方面超过宋代,他的观点解构了陈衍的理论,重新建构了近代诗的体系。他对近代诗发展的认识,以及关于近代诗派与地域的划分等,受到了当时从西方传进的进化论的影响,也受到了清代传统朴学暨扬州学派的影响,还受到当时新的文学史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童年意象的运用是王安忆小说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成长中的儿童"是王安忆小说中特有的形象.以儿童形象为象征载体进行文化批判是对童年意象的出色运用.儿童视角的发掘使王安忆的小说取得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也使细节化呈现文本的艺术表达方式与文本的精神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儿童视角的运用还让作家能以旁观者的眼光看世界,保持了独立、警醒的创作立场.  相似文献   
9.
王弼是易学史上著名的义理派学者,虽然也不弃象,但理论上存在着欠缺。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在释大衍义和诠释乾坤二元方面对王弼进行了提升,并对王弼以无为本的本体论进行了改造,弥补了王弼忽视象数的偏向,对宋代象数派和义理派的融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戴震《某翁颂辞》、《与某书》考@蔡锦芳$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1]戴震研究会,等.戴震全集(第五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吴孟复.刘大集(卷八)[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赵玉新.戴震文集(附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郑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