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振华 《阅江学刊》2014,(2):120-129
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是天宝后期创作的表现江南秋浦胜境和北方蓝田辋川佳境的两组山水诗。尽管王、李二人没有交往唱和,也没有受到对方的影响,但两组诗还是存在相同之处:它们都继承了南朝大谢、小谢山水诗的艺术传统,运用五绝组诗描写山水景物。《秋浦歌》《辋川集》的差异主要是:李白重主观抒情,王维重客观描摹;李白受民歌影响,追求“诗中有人”,王维则受佛禅影响,追求“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相似文献   
2.
王振忠 《社会科学》2006,(12):121-132
绩溪民间文献《应星日记》以粮食供应和民间信仰为主,从一些侧面描述了此一时段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揭示明清鼎革之际乡土社会的纷乱图景:阶级矛盾与族姓纷争,应是17世纪中叶地方社会纷乱图景的不同侧面,族姓纷争加速了宗族的整合,并对地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介绍《应星日记》的史料价值,可透视晚明清初的徽州乡土社会。  相似文献   
3.
从历代王维诗画接受中可见,王维在生前和身后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以王维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切实可行而且大有前途的。而王维文化开发中首当其冲的应是蓝田辋川别墅,这既是对王维文化、长安文化的弘扬,也有利于提高地方文化品位,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并直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然而目前的开发程度显然滞后,因此,当务之急应是吸引多方资金,邀请各类专家,逐步在蓝田开辟王维足迹、诗作旅游线路,并结合当地山川风光,溶洞奇景,综合打造知名精品旅游线路,在全国唱响长安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
论辋川诗境     
文章从王维的思想源流探讨辋川诗境。王维在狂与狷的两极之间,关闭自己的柴扉,监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自然境界中自我的泛化与发现。辋川诗境是一个避世的世界,是一个藻雪精神的世界,是一个士大夫情结的物化世界,是孤独内心的消散世界,是色相俱空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从陈铁民先生的现场求证和研究结果来看,唐代《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许多景点都不在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的范围之内。国内园林史学界将《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别墅园林”或“郊野园林”的证据并不能成立。该文通过对《辋川图》中“辋川居所”与城市园林在“私权边界”、“主人身份”以及周边“自然山水的人工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王维的辋川别业和《辋川图》中的辋川居所不但在空间结构上与城市园林有着明显不同,在逻辑关系上也不应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6.
后人对《辋川集》的接受不仅是诗歌艺术的论析和诗歌意蕴的阐释,更突出地表现为对一种精神境界和人格范型的认同与向往。历代文人围绕辋川别业的吟咏感慨和心慕手追塑造了具有原型意义的"辋川模式",其内涵主要包括经典园林的构建模式、文人雅集酬唱的吟游方式、亦官亦隐的处世方式,以及调理性情、回避矛盾的人格精神。较之陶渊明的"桃源","辋川模式"对士人有更大的现实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李金宇 《阅江学刊》2012,4(3):139-144
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对后世的景观题名、诗歌画作、饮食烹饪等方面影响很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有重文、重人品伦理、崇尚自然的传统,以及中国文人内心深处的“桃源”情结。在后代文人心目中,辋川别业不再只是一个具体的、没有生命的园林,而是一个承载了中国文人审美理想、人格理想、社会理想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