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陕西5个国家级苹果基地县450户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流通型专业协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农户苹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否通过协会销售过苹果,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是否多样,公司到本地收购次数,本村是否是公司基地村与农户参与流通型专业协会的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农户苹果销售顺畅情况,本村是否存在果农协会与农户参与流通型专业协会的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农户参与流通型专业协会的意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
墨家学派的几个关键概念——兼爱、尚同、非攻、天志、明鬼中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兼容性。以功利性为目的的"兼爱"导致了爱的错位;追求平等的"尚同"和"兼爱"产生不可克服的尖锐矛盾;"天志"和"明鬼"导致了精神世界爱的荒漠并为极权统治作好了精神上的铺垫。科学精神和墨学形同而质异,"五四"时期的思想大家倡导墨学存在失误。认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要注意墨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升  苏润原 《南方人口》2020,35(4):41-56,67
定居意愿是衡量流动人口转向稳定生活状态的重要指标,实则包含了居留意愿和落户意愿两方面的内容。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通过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重点从与制度结构相关的“户籍地禀赋”与“流入地融合”两个维度,分析流动人口“居留-落户”的定居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地禀赋性因素的“回流”效应和流入地融合性因素的“拉动”效应对流动人口不同层面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与责任、情感、伦理相关的户籍地禀赋性因素以及与经济融入、社会与文化接纳相关的流入地融合性因素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比较显著;与财富价值相关的户籍地禀赋性因素以及与城乡区位相关的流入地融合性因素对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比较显著;制度融入因素、生活融入因素、身份认同因素则对两个维度的定居意愿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对于具有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政府应该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激发流动人口参与社会建设、增强对流入地的身份认同与文化接纳等融合水平;对于没有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也需为其“回流”后在户籍地的再次融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4.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specific work related-factors (personal factor: length of work experience; structural factors: personal subjection to violence and fear of being subjected to violence;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compassion satisfaction, burnout, and compassion fatigue) between welfare social workers (SWs) (n = 200) and health care and community SWs (n = 173). Furthermore, since the issue of turnover among SW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vision and programming of social services, the study also aim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SW intention to leave the profession.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onlin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SWs working at social agencies and servic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two categories of SWs showed a similarity with regard to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ersonal and structural factors and intention to leave the profession. However, with regard to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 components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were found to operate differently in each category of SWs. It is suggested that future research examine other work-related factors and explore the intention to leave the profession among other social work specializations and employment sectors.  相似文献   
5.
Recent research on peer interaction shows that complex, coordinated play emerges around 24 months.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others' intentions has been proposed as a reason for its emergence at this juncture.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ntional structure of human action in children aged 19 to 39 months by eliciting verbal explanations of observed ac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more elaborated understanding of intention would be related to more partner-sensitive behaviors during interactions with familiar, same-age peers at home. We found that level of intention understanding predicted types of overtures made, types of objects offered, monitoring partner responses, partner compliance, and types of speech acts addressed to partners.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ntion understanding to interactive competence, the role of linguistic competence in conceptual development, the effects of context on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acts and developing theory of mind.  相似文献   
6.
历来学术界对《九歌》的研究存在很大的分歧。特别是在对待《国殇》的问题上说法不一。有的学者主张将《国殇》从九歌中删去,有的则干脆认为《九歌》只是祭祀诗而无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从《国殇》入手来分析《九歌》,从而论证《国殇》不仅是《九歌》的一个部分,而且《九歌》的性质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也不仅仅只是祭祀,而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邓光奇 《学术探索》2003,(12):34-37
本文就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理论问题包括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特点、动力机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思路对策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超 《齐鲁学刊》2006,4(6):98-101
胡适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接受意向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特征。胡适非常关注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参与、介入、阐释、创造和改写,以及作品在不同时空背景中的各种阐释可能,以此达到使读者为中国社会的改良而努力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9.
丁玲与陈染的创作 ,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均具有所谓“摩登”的文化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 :自我的强调与张扬 ,性爱的自由与彰显以及偏于“颓废”的美感特征。在小说叙事上 ,她们的创作都带有“反文化”色彩 :丁玲早期创作中男女主人公性别角色倒错的现象 ,已初步构成对传统社会性别格局的反讽 ;陈染的“黛二系列”则有着更为鲜明、强烈的文化颠覆色彩。她们作品中对女性同性恋的书写 ,同样具有反文化秩序的意味。与此同时 ,丁玲和陈染的同类创作在不同时代问世后所面临的不无相近之处的文化际遇 ,也从一个特定角度昭示着她们的创作在现实社会中的“另类”性质。女作家的创作所储存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王昌树 《求是学刊》2007,34(3):32-36
胡塞尔的现象学把意识看作是最核心的课题加以研究,他求助于先验意识的主体来看待这个世界,希望意识也能像数学那样显现出缜密的科学性。胡塞尔的视域构成突破了二元建构的认识论思维模式,力图建立一种原初意识的本体论,但是由于这种意向性和视域构成是建立在先验意识和超验主观性的基础之上的,就难免有绝对主观主义的嫌疑。海德格尔正是抓住胡塞尔的这一弱点,把意蕴和世界的展开建基于生存,而非超验的意识之上。为了与胡塞尔的“意向性”相区别,海德格尔提出了“操劳”这一概念,它指的是日常在世的我们与世界内的存在者打交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