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文献证明,情感的表露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大多数传统的心理治疗理论中,关于情感表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或感觉的口头表达上。然而,对于个体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情感都可以通过口头表露表达出来的,有些情感需要通过书面的形式表露。近来,国外一些关于个体情感经历的书面表露的研究表明,情感的书面表露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益处。本文总结了国外书面情感表露研究的基本范式和研究成果,讨论了记录的效果的机制及影响表露效果的因素问题。有关其隐含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谢氏家族清谈的书面体现,谢氏清谈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把清谈的务虚之风与务实抒怀有机结合,二是在清谈中重视语言的辞彩,注意语言音韵的流畅谐美。在家风濡染下,谢灵运抛弃了纯粹的空谈析理,而是借助于山水形象媚道,从而导致富有理趣、注重辞彩的山水诗的涌现,无心插柳般地完成了中国诗歌史的转关任务。  相似文献   
3.
清初诗论家陈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诗选》中,选取大量汉魏六朝诗歌,并对其批评。陆机与潘岳都是西晋并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诗人,同为"二十四友"。然而,陈祚明对二人诗歌在情感方面的批评却截然相反,这与他"诗之大旨,惟情与辞"的诗学观点有着莫大的关联,同时颠覆了前代诗论家对陆机、潘岳二人诗歌批评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异飞 《云梦学刊》2014,(3):136-138
教学工作量大但收效甚微是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国内外学者对书面修正反馈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高质量、高效率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书面修正反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华兹华斯曾在《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里,引用托马斯·格雷的诗作来说明18世纪的陈词滥调妨碍了诗歌表达真情实感。而基于对《墓园挽歌》的文本研究,认为《墓园挽歌》包含了华兹华斯诗学的三个哲学元素:(1)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2)超越理性的想象与情感论;(3)返璞归真的人性哲学。这表明《墓园挽歌》在从新古典主义文学过渡到浪漫主义文学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正是这位充满感伤情绪的古典主义者在18世纪中叶传达了后来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等人要大力宣扬的浪漫主义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古籍标点之正确与否,对读者影响甚大,标点正确,则能便利阅读,帮助理解,反之,则会设置障碍,增加疑惑。近读孙安邦点校本《云自在庵随笔》,觉得存在一些标点错误,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与理解,有必要提出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因举书中十例,并试为改正。  相似文献   
7.
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而言,大量存在的罢工现象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罢工自由的入宪问题,文章从宪政文明层面、现实层面和国际人权法层面对罢工自由入宪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刑事书面证言在法庭审判中存在着滥用的情况,并给诉讼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需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书面证言制度,采取相关措施将刑事书面证言的庭审使用限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促进诉讼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格雷是英国18世纪重要诗人。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全诗弥漫着感伤情调。本文作者首先展示给读者不同译本包括作者自己的译作,让学生评价,其结果超出本文作者的预设。通过分析,作者认为译者的意识程度决定语境因素的介入程度,翻译适应选择的结果必然是翻译的多样性;多层次的读者群决定了对译文的不同预期和需求,因此译本的多样化是当今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考察《夜雨寄北》“巴山”所指,须辨析唐诗中“巴山”“蜀山”用法及唐剑南东川之历史地理。《全唐诗》所涉“巴山”约三分之二指古巴地之山,约三分之一指川北之巴岭,即巴蜀经汉中往返关中所经大巴山脉西缘。但目前所知李商隐行迹,没有初秋由巴蜀经汉中返关中的记载,所以巴岭之说缺乏依据。今影响最大的“泛指东川(今四川东部)一带之山”说则误读了唐代地理,唐剑南东川辖区在今四川之中北部、中部、中南部、重庆西部而非“四川东部”,今四川东部中晚唐时属山南西道,今重庆东部属荆南。综合考察,唐诗中的“巴山”除少数指川北之巴岭外均非确指,而多用以区分巴、蜀、楚等地域与文化或羁留之地。但兼具“巴山”“夜雨”“秋池”,尤其是极易触发羁旅中诗情的“相思”题旨等诸要素集中之地、唐时李商隐任职的剑南东川所辖渝州之缙云山,仍最可能为李商隐创造文学典型的触发地或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