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3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延续了初唐的去音乐化运动,古风中的乐府和歌行盛行,造成了音乐消费的空缺,以七言绝句为代表的声诗大量涌现以满足对声乐歌词的需求,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中唐时代,直到词体形式的代兴,才渐次出现了词体取代声诗的现象,因此,盛唐绝句声诗的兴盛可以看作词体发生的前夜。  相似文献   
2.
吴兴姚氏起自汉末、孙吴时期 ,此后长期衰微 ,仕途不畅 ,沦为“贱族”。然因其有文化 ,姚氏不仅得以保持“素族”的本色 ,而且在南北朝后期有所振作 ,至唐代宦位荣显。由于儒家文化的熏染 ,姚氏子弟多有忠义与孝义之行。就其家学言 ,姚氏早期以通晓儒家经术知名 ,南北朝后期注重文史 ,至隋、唐终得大成。同时姚氏精于医术 ,在北朝倍受重视 ,这为其家族地位的上升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明嘉靖万历时浙江绍兴府余姚地区的社会风俗变化很大,并深刻影响到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观念。嘉靖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人们不再安分守己,以满足欲望为追求。余姚江南徐氏在明代由于科举人才辈出,引人注目。地方志从批判的角度记载风俗奢靡,编纂者号召人们移风易俗,反映了地方官的意志以及地方绅士的主张。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造成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家谱、宗谱,古代称之为谱牒,今也称作家谱档案。家谱档案资料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重视家谱档案的修篡、保护和利用。但从目前的状况看,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通过对宁波史氏、楼氏两大家族的研究,就利用家谱档案解释这两大家族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外华人宗族的变化和发展,探讨了海外华人宗族文化的实质与特征。认为海外华人宗族文化是华夏宗族文化的外延和演变,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开放、兼容、更新的自我发展能力,因而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据此对海外华人宗族文化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与历史使命作了展望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刘军 《唐都学刊》2014,(3):76-81
北魏宗室阶层是政权的柱石、统治集团的核心,在政治和社会领域里享受充分的特权,北魏时期的法律反映了宗室特权的主要方面.由于拓跋鲜卑历经由游牧部落向文明国家阶段的跃进,宗室成员在身份角色的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国家法制和名教礼法发生冲突,表现为具体的犯罪行为.北魏宗室非违主要有政治犯罪、职务犯罪、刑事犯罪和悖逆纲常伦理四类.各类罪行的时间分布特点和惩治力度集中反映出宗室生存境遇的改变和王朝政局的走势.  相似文献   
7.
沃沮族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毓黻先生主张"靺鞨,当亦为沃沮、勿吉之音转",但文中缺少两个关键的环节,即"沃沮"与"勿吉"、"勿吉"与"靺鞨"的音转关系.本文试图从音韵学的视角来论证"沃沮"、"勿吉"、"靺鞨"在族称上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河南《邓州台湾土番垦屯陈氏家乘》考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郝时远 《民族研究》2005,44(5):49-60
在河南邓州“台湾村”发现的《邓州台湾土番垦屯陈氏家乘》,记载了清初海峡两岸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本文通过对该家乘所记史实等内容的考证,证明其并非清同治年间所修,应属现代作品。但是,本文并不否认降清的郑成功所部中有个别祖籍台湾的“土番”兵勇。因此,本文对这一家乘考证的意义不仅在于辨其真伪,而且还在于由此展开了清季海峡两岸人员互动关系的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土族研究一百年--土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近百年国内外学者对土族的研究分门别类地梳理并加以评述,对今后土族研究提供一个更加清晰、便利的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0.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部落包家族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中有一支著名的吐蕃汉姓部落“包家族”,其来源是吐蕃化的汉姓丁家,最初居地在秦州宁远砦北,后迁徙于熙、河、洮、岷等地,并从此世居此地,其家族成员有宋代的包约、包顺、包诚及金朝的包长寿、包世显等。包家族归附宋、金王朝后,始终效力于宋、金王朝,与宋、金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