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襄陵话俗称红卫话,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其亲属称谓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独具特色。襄陵农村家庭中祖孙三代人由于价值观等原因在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和亲属称谓的语音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以襄陵话的亲属称谓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理出了襄陵音系。采用矩阵的形式对襄陵亲属称谓语进行了概括和语义描述。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襄陵方言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香菱是曹雪芹笔下一位具有隐喻意义的重要人物,是除秦可卿外又一个“兼美”的形象。在香菱兼具“才、情、美、德”的艺术形象背后,隐藏着作者“守理衷情”的人生理想。香菱的悲剧是封建伦理道德“存天理、去人欲”思想下全体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香菱的存在,是一个表现社会生活的多面体,读《红楼梦》我们会感觉到香菱的故事有着宽广的艺术拓展空间。正是香菱这一特殊的角色位置,与其特殊的经历和个性特点,展示出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不同生活层面上的各类人物,使全书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画面得到多方位的伸展。正是因为香菱的故事以及书中其他此起彼伏的故事线索的穿插,才使《红楼梦》不仅是在写一个贵族的家史,而是一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从而形成了《红楼梦》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品相。  相似文献   
4.
“根并荷花一茎香”是香菱形象的真实写照。香菱对自己名字的诗意叙述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香菱的诗意化形象及其丰富的艺术内涵,而且为我们预设了一个欣赏文本的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正是通向审美彼岸的一个桥梁。本文试从一定的审美境界下,对文本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整体上把握香菱形象及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5.
香菱不仅是《红楼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是与作品结构紧密相关的要素。一方面,她命运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下凡历劫悲剧结局的预告;另一方面,她以独特的身份联系起了主与仆这两种阶层女子的内心思想和外在行动。曹雪芹从这个角度对社会和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本文即从此处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香菱是《红楼梦》极尽笔墨刻画出的重要女性之一,但其在小说整体结构中的地位一直以来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我们将从分析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反映的人物关系入手,以秦可卿为介入点,重新梳理香菱与钗黛的关系,并最终得出结论:香菱与秦可卿分别代表了“钗黛合一”的一个极点、一种可能。如果说秦可卿预示了“钗黛合一”的社会化归宿,香菱则将之导向自然化的极致,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借用道家的思想来说就是回归浑沌。香菱的不幸遭际凸现出曹雪芹对道家返璞归真理想的反思和否定。而湘云与香菱这两个同被称为“呆”“憨”的人在精神上以及作者赋予她们的形象内涵上的关联及差异亦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