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9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学诚对郑樵校雠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章学诚对南宋郑樵校雠理论的发展 ,其要有三 :一、扩大了“校雠”的范围 ;二、将郑樵剖判学术流别的思想上升到“校雠”之根本任务 ,并提出“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系统思想 ;三、完善和丰富了实现“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这一校雠之根本任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戴震《某翁颂辞》、《与某书》考@蔡锦芳$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1]戴震研究会,等.戴震全集(第五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吴孟复.刘大集(卷八)[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赵玉新.戴震文集(附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郑虎文  相似文献   
3.
元稹诗三议     
本文是对元稹诗歌创作、文集流布、道德评价等问题的全面论述,既吸收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又融入了我们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有助于相关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陈丛兰 《唐都学刊》2012,28(4):23-27
《贞观政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政治哲学的人性理论。其官德保障机制体现在内修与外治两个方面,一则从非制度的内在层面强调官吏通过思、慎和学的途径修身养德,二则从制度的外在层面加强旨在预防、考课与奖惩官员的吏治建设。体现自律与他律、儒学政治哲学与法家政治理念的统一,完善了中国传统政治外儒内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陈冬根 《河北学刊》2006,26(2):113-117
从文本细读和文化阐释的角度来探讨《水浒传》与北宋新旧党争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水浒传》与北宋党争之间主要存在三方面关联:首先,《水浒传》作者感情倾向倒向元祜党人;其次,《水浒传》存在的“尊北黜南”的叙事模式与北宋新旧党中存在的南北之争相对应;再者,《水浒传》存在多处否定新党的言语。  相似文献   
6.
真德秀的哲学本体论与朱子理学有明显区别。其“道”是自然规律,主要体现为天时与地利;其“理”是必然与应然的统一,必然是因果,应然是中正标准;其“太极”追求乾元与吾身的一体,集中体现了他贯通形上形下关系的努力。其“气”范畴具有阴阳之间感应、人赖以生存的条件、生命现象和人的精神等多重含义;其“器”范畴包括人的才质和独立人格等含义;其“物”范畴则具有客观对象和人的创造与实践成果等意义。真德秀专门讨论形上与形下二者关系时,既认识到“道”、“器”不可分,同时又强调“道”、“器”不相混。在“理”与“物”的关系中,强调二者未尝相离,以论证社会规范与自然规律的统一,避免了“理”独立于“气”的概念虚化之弊。  相似文献   
7.
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诗歌特色和成就长期以来在“元白”并称中被掩盖或曲解 ,本文论述了元稹的诗歌个性 ,指出元诗的美学趣向重点在于“风致宛然”的艳丽小诗和次韵相酬、属对精工的长篇排律 ;元诗的艺术渊源主要在于杜诗 ,另外还受到齐梁宫体以及诗人李白等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与白居易词中有异的风格。本文还论述了元稹的诗学批评及其与当时文坛的联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晚清著名遵义诗人郑珍"九哀"诗.阐述了郑珍"九哀"诗中流露出来的忧国忧民之现实主义精神,并对诗歌中采用的颉取典型,运用对比和使用方言俚语等艺术手法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袁宏道"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实际上是对写作主体个性的要求.袁宏道性灵的张扬与消歇,与其禅学思想和生命情怀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晚明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路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元人对屈原基本上都是持一种嘲讽的态度。这种价值评判的形成 ,与元人的生存环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价值向度的变形来自于生存环境的险恶。同时 ,与历史上对屈原的消极评价也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