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三十多岁初入长安时期创作的乐府诗歌《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是其诗歌创作第一高峰时期的代表作。本文运用汉语韵律学的理论,分析李白《蜀道难》等三首乐府诗歌中运用同音重复手段所产生的一唱三叹、突出主题、加重感情等音韵魅力和语言风格,揭示了作品中语言风格与托物言志的意境、“挥斥幽愤”的思想感情是融为一体的,让读者从新的角度体味李白乐府诗歌崇高的浪漫主义意境。  相似文献   
2.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4,(2):107-113
周紫芝是宋代唯一既大量创作乐府诗,又编辑整理前人的乐府诗,且对本朝乐府诗进行批评的著名诗人。周紫芝对乐府诗的批评以新乐府为主,并首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宋代新乐府。周紫芝的乐府观主要表现为:在古今乐府并存的情况下,充分重视与肯定新乐府;首次对宋朝新乐府予以关注并高度评价;注重唐人新乐府与宋朝新乐府之间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歌诗被简单地当作诗歌,歌诗研究往往局限于纯文本研究,与之相关的配乐、配舞、表演者、观赏者、表演方式,以及受这些要素影响所形成的歌诗文本在语言艺术方面的诸多特点,被人为地忽略了。《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一书,从全新的视角出发,采用新的方法和思路,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不仅结论新颖稳妥,拓展了歌诗的研究领域,对于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有其独特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锦旺 《齐鲁学刊》2004,(5):115-118
乐府与太乐是秦汉之际两大并存的音乐机构。在其有限的建置时期内,乐府的职能处于不断的演变、扩张之中。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在西汉末即被废弃,但其名称却在后代长期沿用,并且产生新的含义。从语义学角度来看,乐府的原始义是"音乐机构",随后又孳乳出"乐府诗"这一新的含义。进一步探讨乐府职能及其含义的复杂演变过程,可以澄清乐府研究史上个别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脁乐府诗大部分作于前期,多有创新之处.他自造新题,且有赋题之举,尤其是对旧曲的题目、内容、句式等作了多方面的改进.谢脁乐府诗内容丰富,更以鼓吹曲内容的创新为特别,且无当时盛行的俗艳之作,在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反映了"永明体"的特点.谢脁对乐府诗的极大关注,缘于时代氛围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他本人致力于对时人拟乐府古题的反拨.  相似文献   
6.
鲍照是先唐乐府诗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一位诗人。“拟”“代”旧乐府而独出机杼,确立与完善七言歌行之一途,并致力于对江南流行乐府诗的创作,是鲍照及其乐府诗表现在新变方面最为鲜明的特点。其中,尤以对七言歌行的确立与完善而影响巨大、意义深远。正因此,鲍照乃获得了“乐府第一手”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沈玲 《云梦学刊》2004,25(2):72-75
鲍照的乐府诗题材多样,思想内涵复杂但又井然有序。既自觉继承了民歌的言情风尚,又弘扬了汉魏之交文人诗家忧念治乱的政治情操。流行于刘宋时期的儒学、玄学和道教等多种文化在鲍照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现实生活又引导着他进行文化选择与整合,并进而决定了他的乐府诗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乐府古题要解》内容的解读及历代著录情况的梳理,认为今本《乐府古题要解》内容虽然是吴兢所作,但序却非原貌,乃是刘餗《乐府古题解》的序言.其作伪时间也应为南宋时期而非《四库全书总目》所认为的元代.  相似文献   
9.
赵彩娟 《阴山学刊》2007,20(3):39-41
李白乐府诗中拟代弃妇、思妇、勇妇、女仙等女性立言,表达对远人的思念,对爱情的渴望,对负心人的怨愤,对自由的企盼,使女子摆脱心理束缚,畅言心声,抒写女性情感历程。而这些代言诗的出现,与李白深层心理机制以及乐府诗同题创作的承继性、儒道思想中的女性意识等原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郑群 《殷都学刊》2006,(4):52-54
《诗经·国风》和南朝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它们的繁荣说明古老的中国也曾经有过发达的情诗。它们相隔千年,在以爱情、女性为主题的共性下,从社会背景到文体风格等也存在着诸多盖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