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2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55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僧形象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僧是《西游记》中重要的取经人物之一。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的相关材料看 ,其原型当是出于密教中的深沙神 ,历经唐宋元明诸朝说部作者的结撰才定型。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汉族民歌的衍变历经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它与民族迁徙、人口变迁以及文化传统等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对黑龙江民歌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民歌进行比较,表明黑龙江民歌与河北民歌之间存在着较近的亲缘关系。因此,文章试图在对较有代表性的几首黑龙江与河北民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黑龙江民歌衍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谈山歌     
山歌产生在辽阔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它千百年来产生发展流传于民间,留下了无数瑰丽多彩的歌调,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宝库,对于研究我国民间音乐的特征,以及民族音乐的风格和历史,传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音乐,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具体的谱例分析 ,论述艺术歌曲在西洋声乐发展史上及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郑玄是汉学的总结性人物,其《尚书》训诂,是东汉《尚书》学之代表。郑玄《尚书》训诂,融古文、今文、谶纬于一体,是两汉《尚书》学谶纬化范围扩大的最好例证。通过郑玄,我们可以知道,古今文《尚书》学的对立并不妨碍双方对谶纬的吸收,谶纬在郑玄手中变成整合古今文《尚书》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马卫东 《殷都学刊》2008,29(4):39-43
春秋时期,郑、宋、卫三国基本上是因循旧制,任用公族执政。但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不同,三国的世族政治亦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郑国世族形成较晚,“七穆”兴起后,郑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诸卿互相制衡、联合执政,使郑国国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宋国政治的特点是君权较强,政权下移较缓,君权在与卿权的斗争中稍占上风。直至春秋末期,宋国政权才完全落入“戴氏”的手中。卫国在春秋早期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公室内部争夺君位的斗争。春秋中叶,卫国的世族势力壮大,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春秋晚期,卫国君位争夺与君卿斗争互相交织,内乱频仍。南氏乘机崛起,并在战国时夺取了政权。尽管春秋时期郑、宋、卫的政治各具特色,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即经过公室与世族、世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列国最终均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术语“dialectic”是理解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关键之一。这一术语在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两个中译本中有着“论辩术”和“辩证法”两个不同的译名。文章试从词源、词义的演变、词的译介以及亚里士多德本人的观点四个方面探讨“dialectic”的意义和翻译,指出“辩证法”译名的不科学性,并提出了翻译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客家南迁,已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客家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包括音乐在内的客家文化,而兴国山歌则是客家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长期以来,兴国山歌唱遍大江南北,然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兴国山歌进行深入研究尚且不足。其实,认真考察兴国山歌的起源,从表现形式、内容和使用功能的文化价值上深入探究兴国山歌的类型及其风格特点,对兴国山歌进一步兴盛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间剪纸与山歌在艺术上存在着许多共性,本文把陕北这一地域的2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做一比较,从多方面、多角度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联系,以帮助我们对某一方面有更加广度和深度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诗经.国风》的民歌性,首先根据民歌的涵义,从乐调、艺术形式和内容三个角度说明“国风”符合民歌的特点;然后从反面的“非民歌说”的观点出发,解释国风虽用于周政权“化南”的政治目的,但其体仍为民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