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沈佺期、宋之问是初唐著名的宫廷诗人.在贬逐南方时期创作了许多艺术成就高的贬谪诗,本文着重从三方面探讨蕴含其中的美学特征:诗歌抒情内质重新建构,景为情染,情为景生,充溢着悲剧美色彩;艺术手法娴熟运用,真切细腻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诗歌的语言风格也为之一变,由以前的典雅富丽之风逐渐变为清新婉转之气.  相似文献   
2.
宋之问《端州驿见杜审言王无竞沈佺期阎朝隐壁有题慨然成咏》一诗连题不足80字,异文竟多达13处.经考证,诗题应以《唐诗别裁集》所录为佳:有“至”字,足证宋之问较杜审言等四人后到端州;言“行第”,丰富了内容.诗句中:“岐、歧”古今有同异;“千里万里”与“千山万水”各有短长;“翻飞”不若“分飞”叙事准确;“自言”比“自怜”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3.
律体定型是唐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沈俭期、宋之问历来被认为是律诗的最终完成者,但近年来四杰、文章四友等人在其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从对其诗作在篇制、用韵等方面的比较结果来看,杜审言、李峤完成了律诗的初步定型,而沈、宋促使律体全面成熟。  相似文献   
4.
墓志铭是用于志墓的一种文体,通常都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为志文,古人习惯称为'序',后一部分为铭文,古人一般称作'铭'。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古今学人常各执一词,故其关系需要进一步厘清。实际上,从创作目的看,墓志铭从设立之初,志文旨在记事,铭文旨在颂美;与创作目的相联系,从演变的过程看,就墓志铭的文体特点及实际功用而言,志文和铭文是有所区别的,这也和各自的渊源密切相关。因志文与铭文两者结合共同构成'墓志铭',其相互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主要表现为:铭文是志文的重复或缩写;铭文是对志文的补充;志文和铭文虽各有侧重,但主旨相同;志文和铭文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5.
常平 《文史哲》2003,(6):27-32
《全唐诗》卷八十二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同诗在卷五十一亦收,题为《有所思》,署名宋之问。多种文献均指出是宋之问剽窃刘希夷之作。宋之问为人品行低劣,卖友求荣,趋奉权贵,剽窃他人作品是他的人格使然;宋之问生活的时代,武则天、韦后等相继弄权,朝政混乱,贤愚不辨,士无特操,这是促成这场著作权疑案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周斌 《阴山学刊》2005,18(2):13-16
宋之问是初唐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文人,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唐以降历代诗评家充分肯定了他在唐代近体诗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但对其人品的评论,情形就大不相同:一方面肯定他是一位无行文人,其人品确实“不足为人道”,慨叹其诗品与人品之相悖,命运之悲惨;另一方面对某些具体问题,各执己见,各陈其说,莫衷一是。诗评家千余年来对于宋之问人品和个别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透视出他们对其人品的具体而微的真实接受情形。  相似文献   
7.
宋之问是初唐诗坛重要的诗人 ,他和沈亻全期对格律诗的定型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宋的贬谪历程进行分析 ,来解析他的贬谪心路 ,并由此兼及对中国古代逐臣的心态研究。  相似文献   
8.
沈俭期、宋之问在神龙元年因依附张氏兄弟遭贬。与盛唐、中晚唐贬谪诗人相比,沈宋具有明显人格缺憾,他们的被贬也近于罪有应得,但他们在贬谪诗歌中始终表达着无罪遭贬的怨愤与悲伤,这种心态颇耐人寻味。其成因,可以从中国专制政治背景、神龙贬谪的不公正、古代哀怨文学传统、诗歌的传播功能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