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ost orphaned children in China are cared for by their extended families or become state wards under the guardianship of child welfare institutions. Some exceptions are children who are found and cared for by families in the community, without a formalized adoption or foster relationship. In some locations, institutions now accept guardianship for these children and support the informal adoptive family to continue to care for them.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outcomes for these children as they became young adults by comparing these 12 children raised within the system as they approach or have approached young adulthood (now aged 16–40 years-old). Some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either informally adopted or lived in institutional ca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family environment was more conducive to the young people’s wellbeing as they approached or entered adulthood. The participants raised in informal care appeared to be treated similar to the biological children in these families. When the institution formalized the state guardianship responsibility, it also meant the families had state resources for support to protect the children’s rights to economic security, education, health care,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This practice by the institution supported the addition of informal adoption, as one step closer to permanency than foster care. Future implications include considering this option to help promote the family system assisting these children, families, and the state.  相似文献   
2.
李并成 《西域研究》2012,(2):46-53,143
作者经实地考察及有关史料考证,发现新疆渭干河下游有一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的遭受沙漠化的古绿洲,古绿洲上遗存众多的古城址、遗址。文中对于这片古绿洲唐代的土地开发状况及其沙漠化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孤残、失依儿童的社会救助,传统上采用政府包办、院内供养的模式。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深入,这一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昆明市儿童救助机构提出并加以实施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寄养模式加以本土化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是对传统的集中供养模式的重要创新。它为探索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弱势人群急剧上升与政府福利供应不足的矛盾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可行性途经。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利用农民工回乡创业缓解耕地抛荒的可行性。结合需求层次理论、人口流动理论,构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耕地抛荒的原因、回乡创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导致的人口流动是目前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动机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地调查 ,以数据和材料阐释了粤东北客家山区沼气开发利用的环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本类型和生态模式。分析了来自规模效益、经济外援增强以及客家文化观念等对沼气开发的阻滞效应 ,提出了以沼气利用为纽带优化生态农业文化的现实性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7.
顺义区土地整理有效耕地面积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系数法、类比法对顺义区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潜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潜力区有龙湾屯、大孙各庄、北小营、张镇、木林、杨镇、北石槽、李家桥等区域,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大于10%;二级潜力区的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在5%和10%之间;马坡、牛栏山、李遂为三级潜力区,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小于5%。其目的是为今后评价耕地整理面积有效性提供技术路线和科学依据,指导政府在不同的潜力区进行不同程度的投资,从而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张喜贵 《学术交流》2001,1(6):131-134
庾信作品中现存有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前期生活于萧梁宫廷的诗人,其笔下的女性多以镜前丽人的面目出现,她们春风得意,艳丽华美,虽人数众多但缺少个性,多是一个个美人的剪影.而后期由于身世的变迁,犹如美女被迫改嫁,其笔下的女性也一变为闺中怨妇,代自己抒写内心的隐秘.  相似文献   
9.
《邶风·谷风》与《卫风·氓》篇,是《诗经》中两篇著名的“弃妇诗”。它们产生在同一个时代、地域与生活背景之下,而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主题、性格表现与艺术手法。本文从背景、主题、形象、艺术四个层面对这两首诗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规划与设计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废弃地在我国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环境影响和土地破坏严重,治理修复的需求十分迫切.以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废弃地所具有的潜在景观功能和利用条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涉及众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探讨跨学科、系统性的整合研究方法. 以风景园林学的理论为基本依据,以跨学科的干扰理论、区位理论等构成理论框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