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通过它可以了解汉语在19世纪中期的基本面貌。当时,副词“都”已具备表示范围和表示语气等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中有一类兼表已然义。根据《儿女英雄传》中反映的语言事实和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副词“都”的语法化路径应该为“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兼表已然义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2.
协同副词"一齐"、"一同"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同义副词,它们同"一起"、"一块(儿)"的使用也有交叉,但在共时平面上,它们的差异与竞争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解释。从历时平面的分析来看,"一齐"、"一同"是动词短语虚化而来的。"一齐"在唐宋时期具备了协同副词的成熟用法。动词短语"一同"的词汇化在南宋到元明时期得以完成。在历史的发展中,"一齐"、"一同"与"一起"、"一块(儿)"的使用出现了各自不同的语义倾向特征和此消彼长的竞争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线性序列“数词‘一’+动词‘面’和“数词‘一’+量词‘面’”的共同作用下,宋代产生了副词“一面”,相当于“径直、直接”;后来演变出时间副词,相当于“立即、马上”。由于两者与时间范畴都有关,语义上出现了交叉。随着“立即”、“马上”的出现,时间副词“一面”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论》《孟》《老》《庄》的程度副词及其与明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部经典已拥有程度副词的多数类别,尚无表示中度、适度和一定程度的词。明清语料与之基本相同。“四书”高程度组和低程度组的副词词次比达10∶1,明清语料低程度组大有发展,调整至约4∶1。递度组发展也很大。两种语料对比,明清组词项增长了66.7%,频率增长了32.1%,程度副词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是汉语走向精细化的表现。推测程度副词的起源,表示高程度的早于表示低程度的,表递度的在这两组之后,表适度、中度的最后产生。“四书”程度副词大多是他词的业余使用,明清加强了专业化,但多数还是副词与他词的兼类词,特别是形、副兼类。  相似文献   
5.
出现于诗词曲语中的"最"表示的是其基本意义:动作或状态程度高,并不具备时间副词"正"的语义特征:时间性,因而必须看作程度副词;"最"在句中的序位有时比较特殊,远离其修饰的成分,但从语义来看,只能指向其所修饰的形容词;有时"最"的比较功能弱化,并不表示程度最高,而是表示程度的确认,相当于"极、很",但这种变化并不会影响到"最"作为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副+名”结构在当代语言运用中比较普遍,具有“副+形”组合所不可替代的语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这种组合不仅具有表达的解构性和言语的经济性,而且具有修辞的封闭性和审美的联想性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马梅玉 《殷都学刊》2011,(4):107-111
上古时期,"千"、"万"常作数词用,二者还可并用作位数词,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众多,许多"义。唐代时,"千万"虚化为程度副词,稍后就产生了语气副词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的产生是"千万"进一步语法化和主观化的结果。其同素逆序词"万千"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冬梅 《学术交流》2012,(1):145-148
现代汉语副词"刚"由形容词"刚"虚化而来,形容词"刚"自隋代通过语法位置的改变变为副词,并由方式副词"硬"演变为语气副词"偏偏;"元代出现"勉强"义,此义常与数量结构连用,又逐渐发展为量小义,而后由事物量小隐喻为时间量小,最终发展为近过去时的"刚刚"义。"量小"义、"勉强"义和"近过去时"义三者间的联系由不同语言词汇所证实。限定副词,应区分"排他"义和"量小"义,语言事实支持这种区分,区分后才能更清晰地解释相关义项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9.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编撰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它的言语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口语的特点,因此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该文就《盐铁论》中的情状方式副词进行研究,按其意义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一类是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语气副词"不免"由表示"不能避免"的动词词组语法化而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语气类型。"不免1"始见于先秦,表示"免不了",与动词短语"不免"语义最为接近。"不免2"始见于魏晋,表示"只好"、"不得不",其语义比"不免1"更为虚化。"不免3"始见于唐宋,其VP与心理活动有关。"不免4"始见于宋元,重在强调事件发生的自然而然,带有关联的意味。这四种"不免"的先后产生体现了语法化的层层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