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贺 《现代交际》2014,(1):103-105
本文通过分析霍克海默的"传统与批判理论",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同时存在着人道主义和反人道主义的观点,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中形成了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但是这种悖论在深层次上并不矛盾,同时服务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旨归。  相似文献   
2.
解读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阿尔都塞思想雄系的核心与亮点,“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表征了一种论战性特质。这也是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一种颇为另类的解读。即使撇开特定的历史语境不说,以当代人的目光进行重新定位,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命题仍具有可供挖掘的理论深度与可供拓展的意义空间。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3.
This essay is about the fate of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new context of the market-based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esurgence of liberal capitalism. As the global corporate demand for educational services increases, universities are becoming more like businesses. The trend toward a corporate style university can be seen in the way that its educational mission is being subordinated to the criteria of the flexible labour market. Neo-Liberal forms of governance introduce economic calculation into what were previously social and bureaucratic domains. 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1960s was a challenge from the New Left to both the humanities and to the historic national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 The rise of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and its Benthamite utilitarianism in the 1980s confronted Cultural Studies with its own hiatus. The essay argues that we need to revisit Cultural Studies’ early rejection of humanism and work out a new kind of'humanism without guarantees, if we are to adequately confront this conjuncture and find the moral and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o restore Cultural Studies as a critical and engaged practice.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带有赔偿性质的经济援助反映出日本缺乏对受害国真诚的悔意,体现日本政府的反人道主义实质。六七十年代,日本利用 ODA 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用狭隘民族主义帮助其实现经济大国梦。七八十年代,日本利用 ODA 积极参与调解柬埔寨问题的政治外交,用和平主义伪装掩饰其追逐政治大国的野心。ODA 越来越成为日本掩盖其外交政策真正意图的战略工具。  相似文献   
5.
青年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的核心议题。阿尔都塞以保卫马克思的立场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系统回答。他通过认识论断裂和总问题的思想,把马克思思想分为两个根本对立的阶段,即作为意识形态的青年马克思思想和作为科学的成熟马克思思想。青年马克思的总问题是人道主义,马克思通过对人道主义总问题的彻底抛弃、采用新的总问题产生出科学理论。由于科学和意识形态绝对对立,他反对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属于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理论反人道主义。从保卫马克思的角度来看,他实则只是极端地保卫了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因此,他在形式上胜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着实质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儒学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观念文化系统,它蕴含着不少"文化悖论",从中既可窥测到人文主义的要素和特点,又可发现不少非人文乃至反人文的文化特质.儒家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质主要表现在弱宗教、内在超越、天人分立、重人、民本和重人文等六个方面.它的非人文主义乃至反人文主义特质主要表现在带有宿命论倾向、缺乏感性自然和世俗功利的诉求、抹杀人的个性和贬低个人的价值,以及把人文自然化等层面.儒学的人文主义和非人文主义特性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从本质主义的实体性思维转向反本质主义的生成性思维,建构主义文论无意于文学或文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转而关注建构其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从而走向了文学的知识社会学或文化政治学。建构主义文论的学理依据主要包括索绪尔的建构论语言学、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和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建构主义文论在破除纯文学研究和纯文学理论幻象方面是有功绩的。但是,建构主义文论也只是建基于后现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一种文论形态,具有回避文学内部研究、反人文主义、缺乏价值论维度等理论缺陷。故其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即只适用于对文学的文化研究,而不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