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493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当前建筑学专业素描的现状,结合我国入世后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学专业素描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1949年为界,分两大部分叙述了迄今为止大约100年来中国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地段的保护。总结出1949年后中国近代文物建筑保护思想观念的演变特征,即前期以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保护观念为主,80年代以来发展为逐渐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3.
中国几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享有盛名。怎样让外国读者看懂并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外语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文章从介绍反映安徽古代建筑书籍翻译中的特点入手,阐述译者应采用直译与意译互用的手法,把安徽古建筑的风貌展示在中外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诗学是当下人类魂灵救赎的武库,它从建筑、生态和审美三个维度所揭示的“人诗意地栖居”思想是海德格尔所倡求的人的生存论主题。而在此主题视野下反思人们当下之“居”,却是脱物、脱自然、形而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遮蔽。对于人们当下之“居”,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和统一,从建筑、生态、审美三个维度来努力实现人之为人应然的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5.
以木真文彦之作品《螺旋大厦》( Spiral)为分析对象 ,在立体主义艺术视野中 ,探讨了与绘画革新理念相关的建筑学理论。主要包括现代绘画中所表现出的新时空观念对于建筑的影响 ,以及立体主义绘画发明的“拼贴”技法对于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新徽派建筑的类型和特征,对新徽派建筑的作品进行了评析。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徽派建筑的四条主要探索途径及成因,着重论述了它推陈出新的内涵和美学特征以及对新地方风格建筑探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LOG-MAP算法进行了可并发性分析,利用可以完整接收一个N长符号传输帧的条件以及正向迭代和反向迭代中的固有对称性质,提出了LOG-MAP算法的一种修正迭代实现算法,其正向和反向迭代计算次数只需码长N的一半,故比标准LOG-MAP算法提高了一倍的处理速度,且没有空间开销的增加、同时,根据修正的迭代实现算法给出了相应的适于FPGA实现的双总线硬件结构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品技术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品视角,技术可以理解为由支撑终端产品发明和改进的关键技术环节构成的产品技术链,涵盖了主导设计(技术标准)、核心元件技术和产品架构技术3个技术环节.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需经历由低端产品架构技术向高端主导设计(技术标准)发展的技术链构建,依次表现为终端产品的集成创新、核心元件的渐进式追赶和主导设计变迁的技术超越.通过一汽轿车、华录松下和大唐电信3个企业案例对技术链技术突破的3种模式进行了系统论证,将3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印证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只有建立完整的技术链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追赶,而灵活运用基于外部技术获取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加快技术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娟 《阴山学刊》2006,20(3):101-102
清朝的经济和宫廷画院的繁荣使建筑画在清代得以振兴,并以民间建筑绘画和宫廷建筑绘画两条主线来发展。不管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在技巧技法上都有迥别与历代建筑画的独特特色。研究清代建筑画,对研究清代建筑艺术形象及折射当时社会、文艺的发展变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rms “touch”, “reach” and “movement” in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ter,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ial publications known as Building Bulletins between the years 1949–1972. A close critical reading of Building Bulletins concerned primarily with school design for young children (infant and primary schools) in the English context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exercise are discussed in the wider context of close relationships established between architects designing schools and leading progressive educationalists in Britain. The wider international context, particularly progressive educational design in the USA, is use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terms.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a current interest among historians of education in exploring material and sensory histories of schoo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