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77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56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1889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evious research has evaluated public risk perception and response to a natural hazards in various settings; however, most of thes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either with a single scenario or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 struck.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among affect, risk percep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related to natural disasters, the current study implements a simulation scenario with escalating weather intensity, and includes a natural experiment allowing comparison of public response before and after a severe tornado event with extensive coverage by the national media. The current study also manipulated the display of warning information, and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warning system display format influences public respon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affect, risk percep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escalated as weather conditions deteriorated, (2) responses at previous stages predicted responses at subsequent stages of storm progression, and (3) negative affect predicted risk perception. Moreover, risk percep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were heightened after exposure to the media coverage of an actual tornado disaster. However, the display format manipulation did not influence behavioral responses. The current study provides insight regarding public perception of predisaster warnings and the influence of exposure to media coverage of an actual disaster event.  相似文献   
2.
徐渭虽然是明代文坛的边缘人 ,但却代表着明代文学的一种新精神 ,就是以“玩文学”的方式消解“诗言志”、“文载道”的传统。他的诗文创作既非源自某种使命感或道义精神 ,也非社会的写照或干预生活的武器 ,而是一种游戏人生自得其乐的生存方式。他拒绝崇高拒绝深刻 ,化神圣为笑谈 ,化正经为滑稽 ,在明代文学特定的语境中横空出世 ,开启了晚明“独抒性灵”的诗风与文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美学方法论的角度 ,以对东西方古典美学艺术本质观的论述为基础 ,结合当前的文艺实践 ,对艺术本质给予了现时代的规定。本文认为 ,西方古典美学和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 ,是以纯哲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艺术 ,把艺术规定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将摹拟、再现、认识看作是艺术的本质特征 ;而中国古典美学则主要是以伦理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艺术哲学和艺术心理学相统一的方法观察和研究艺术 ,把情感看作艺术的特质 ,将抒情、写意规定为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东西方古典美学各自在艺术本质问题上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以及当今东西方艺术发展的趋势 ,说明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探求 ,既不能单纯执着于表现主义 ,也不能固守于理智主义 ,而是应该扬弃其各自的片面性 ,对东西方古典美学的艺术本质观 ,在现时代的规定下进行辩证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02,22(5):56-61
浓烈的悲情色彩和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融状态,是汉皇室楚歌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与现实政治带来的巨大痛苦、汉代“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楚文化本身固有的悲情因素及楚辞歌乐舞的混融状态、汉代倡乐之风的盛行、充分抒情的需要密切相关。对母体文化的怀恋、残酷的政治现实、汉帝王后妃本身较高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倾情于楚声歌唱。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交际观,以汉语散文名篇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汉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并根据关联理论交际观,从翻译是传递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双重目的的认知交际活动的角度来解析散文中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技巧。试图证明关联理论交际观能够指导译者过滤汉语中有文化特异性的语言形式,从而顺利传达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6.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是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最容易混淆的两种罪过,本文对这两种罪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对两者的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对矛盾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研究近代文学的学人往往简单地视林庚白为宋诗派成员,但事实上宋诗不能涵盖林氏一生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貌。从早年对同光体的追慕到后来对宋诗派的反叛和超越,林庚白对同光体宋诗派理论的内省与改造体现在藉诗写史的自觉性,情绪与情感的现代性以及以社会主义者之身世与怀抱而为诗三个方面,为传统诗词创作注入了新的精神  气质和思想内涵。其五四以后的诗作也显示了旧体形式的诗歌在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渗入时代精神的条件下的内在生命力和创作实绩,不应为近现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8.
作为伟大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福克纳在总体倾向、艺术手段与思想指归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和惊人的一致性。对他们的比较,是一件饶有兴味也极富挑战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面对文坛艺苑中活泼泼的审美现实 ,尝试对文趣、艺趣、诗趣作美学阐释 ,只能是我们的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童声合唱艺术的重要性与训练中若干技术问题的分析 ,结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状况而进行思考 ,认为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合唱教学应该占据与其地位相适应的位置 ;在合唱教学的具体实施中 ,要让中小学学生在曲目上有多样性的选择空间 ,以适应其生理与心理特点 ;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应在合唱训练中得到全面的实践 ,从而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