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张炜的创作心理中潜在着浓重的民间情结 ,创作立场逐渐向民间转移。作品的思想倾向明显受到民间“仁义”观念的影响 ,表现出对民间文化中自由自在与原始生命力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2.
从审美文化精神的角度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造就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品格,共同的世俗压抑和社会不公又给他们注入了相似的叛逆因子。在他们的性格和理论中,“孤独”与“旷达”并存,“出世”与“入世”对待,“狂欢”与“逍遥”辉映。二者异曲同工,各具千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美国当代诗人艾伦.迈克尔.帕克的诗作《散文般的时光》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4.
从庄子到郭象,“逍遥”的涵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庄子的逍遥强调对客观外物的超越,带有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现实生活中的常人很难达到。而郭象认为,逍遥与外在的环境和形式无关,关键在于内心,只要内心能够超脱淡然。则无论何时何处人人皆可逍遥。郭象通过对庄子的全新阐释,将原本只存在于精神世界的逍遥落实到了现实的人世间。郭象的逍适新意为东晋士人的朝隐之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象虽然没有提出"个体性"与"主体性"的概念,但在其哲学思想中却存在着"个体性"与"主体性"的矛盾问题,本文试图揭示郭象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考察其在郭象哲学中的重要意义。郭象一方面在"有物之域"确立"个体性"及其价值;另一方面又将人的"主体性"看作是"个体性"价值实现的内在根据。因此,郭象所实现的"逍遥"就是作为"主体性"的人重新确立自己"个体性"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几个要点都植根于音乐艺术自身的特殊性和当时的音乐文化现象."成于乐"即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音乐境界;"尽善尽美"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音乐的独立自足性,并着重从审美体验角度去领悟音乐的绝对美;"思无邪"是一个动态的荡涤情怀、纯化情感的审美境界生成过程,道德自制的理性力量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其中,“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循自然的精神自由——庄子“逍遥游”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的本义,并非通常所以为的"安闲自得",而是"苦闷"、"无所事事",在庄子那里引申为"无为"。"逍遥游"之"游",亦不等同于西方所谓之"游戏",其本义是"在水中或陆地上活动",在庄子那里引申为"精神空间中的一种行进过程"。"逍遥"与"游"在庄子那里都指向自然与自由。所谓"逍遥游",即依循自然的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9.
小品兴盛是唐末散文创作的突出现象,但不是惟一现象。皮、陆、罗主要以古文创作见长,不能将其古文都视为小品。三家古文各具艺术特色,不能因为鲁迅说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都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就把罗隐称为晚唐小品文作家中最具“光彩和锋芒”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