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5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102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4篇
丛书文集   396篇
理论方法论   168篇
综合类   2612篇
社会学   172篇
统计学   1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 propose an Affect-Cognitive Theory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how decisions occur in organizations. To this aim, I first review the assumptions of sensemaking and decision-making streams of research,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bounded rationality, affective stat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ognition; then, I integrate them on the common basis of socially situated cognition. This new theory emphasizes the role of affective states in determining/being determined by cognition and its errors, pointing out decision makers’ affect as the result of multi-level adaptations to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decisions are path dependent but not immutable; they, indeed, bank on the predominant feeling resulting from the modifying interactions and regulations of decision makers with their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Here, decision makers are proposed as “emotional cognizers” overcoming the thinking-feeling dichotomy that has often featured in the study of management decisions. This theory is beneficial for behavioral strategy, offering the needed assumptions to intertwine human cognition, emotions, and soci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2.
The product of two independent or dependent scalar normal variables, sums of products, sample covariances, and general bilinear forms are considered. Their distributions are shown to belong to a class called generalized Laplacian. A growth-decay mechanism is also shown to produce such a generalized Laplacian. Sets of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derived for bilinear forms to belong to this class. As a generalization, the distributions of rectangular matrices associated with multivariate normal random vector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笔者系统总结了我国城乡差距、城乡关系失调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继而从改革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联动的工业化路线等方面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民主主义复兴的过程中,英国和法国由于竞选方式、政策策略等一系列方面存在显著差别,被认为是社会民主主义复兴的两种典型模式,对英国道路与法国道路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说明二者存在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个性是创作的生命。尽管莫泊桑和欧·亨利同是短篇小说大师,都以布局的精致巧妙而著称,但他们在创作上却是各自发挥他们独有的艺术魅力,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两人的创作,无论是从情节的设置、结尾艺术,还是叙述方式等方面,在有着外在相似性的同时,还有着内在的相通与相异。  相似文献   
6.
对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建构主义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 ,就数学教学谈了对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袖"舞是东方舞蹈的一大创造."袖"的运用,除延长了人的肢体,大大扩展了身体的表现力外,还通过舞者手臂、手腕、腰腹、身肢等不同力量、不同幅度的运动,使"袖"缭绕空际,变幻着无数的形态,其传情丰富、鲜明,超过了许多表情手段."袖"的徐缓、抑扬、飘忽、回旋所产生的形式美,完全可以把人们引入一个非物质的境界之中,赋予"袖"舞以人文精神内涵和意蕴,展现了"袖"舞的魅力和光环.  相似文献   
8.
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理性因素作为主体认识结构中的一个恒常性要素,对主体的认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意志、需求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起着选择、调节控制和驱动的作用,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发展起突破和创造的作用。把握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心理学史与中国的本土心理学研究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本土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以内发性本土化原则为指导,以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和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多元化的态度。中国心理学史以外在逻辑原则为主导原则,以中国心理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方法。中国的本土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研究价值,这构成了二者契合的前提。中国的本土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建构科学的中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10.
比喻性习语在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但由于两种语言反映的文化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比喻形象的运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文章介绍和比较了三种喻体在各自习语中的使用情况,并提出只有了解和掌握英汉比喻中的这种文化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时准确无误地传递隐含在语言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