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9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14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5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19篇
丛书文集   1373篇
理论方法论   407篇
综合类   7647篇
社会学   380篇
统计学   13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672篇
  2006年   840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788篇
  2003年   810篇
  2002年   705篇
  2001年   719篇
  2000年   478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ong Range Planning》2022,55(1):102069
Based on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embedded in the emerging economy context, we focus on what role the government plays and how that matters to open innovation (OI)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linking the OI literature with the na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literature to motivate our research question, we propose a statist-based OI view to differentiate diverse government roles, investigating how government adopts roles in a combined way to push OI in stag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govern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maker for OI. Specifically, the government plays various roles as commander, protector, cultivator, and intermediator, reflecting state activism derived from na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to construct institutional-level OI for domestic OI activities, and inbound and outbound OI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We find government can deliberately and strategically use its diverse roles in a combined way to push OI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the industrial evolutionary process over time.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OI literature and integrates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literature with the study of OI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to explain the origin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the stat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由于缺乏权威的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学者们一直面临"数字经济研究缺乏数字依据"的尴尬境地。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并实施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的分类标准,对各省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利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时空特征。研究发现,2009—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迅猛,各项子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比较而言,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速度略低于其他三个子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衡。东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南方优于北方,而且区域不平衡有持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必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或决定性的作用,但政府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又必须积极地发挥作用。本文分别从早期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等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英国自都铎王朝后期至斯图亚特早期,立宪君主论或混合君主论者抵制君权神授论,坚持家庭是一个自治的、涉及臣民私人权益的小政府,受到自然法、古代宪法或神圣法的保护。《复仇者悲剧》中公爵王室言行映射詹姆士一世在《皇家礼物》中所宣扬的君权神授论,温迪斯兄弟俩及追随者的复仇隐含当时的政治抵制学说,公爵王室与温迪斯兄弟俩的对立象征君权神授论与普通法理论的对峙。温迪斯兄弟俩却以威胁新君为由被处死,司法斗争简约为复仇冲动,维权英雄陡变为暴徒,暴君化身为明君,这暴露出君权神授论的悖论性和剧作家含混的复仇伦理。  相似文献   
5.
政府是污染减排的重要主体,了解其行为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对提升污染减排效果及实现中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将政府减排目标纳入研究框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从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角度分析政府减排目标、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因素对地方污染减排的影响,并用工业污染物强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减排目标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存在阶段性不同: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政府减排目标对污染排放总量的作用方向为正;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作用方向为负; 两者之间存在适应性调整阶段,作用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但总体由正向作用向负向作用转变。产业结构对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作用方向因污染物种类而异,经济规模对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作用方向为正。  相似文献   
6.
自1991年5月4日叙利亚政府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10号《鼓励外商投资法》以来,叙利亚经济发生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但在具体实施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叙利亚政府于2000年又颁布了专门修正《鼓励外商投资法》的第7号法令,努力使之成为阿拉伯地区引进、吸收、利用外资最为优秀的法律之一。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证券市场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开放是一国融入全球化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然结果,通过分析WTO条件下对成员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入世后证券市场监管将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一些今后证券市场监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Zhou  Min  Cai  Guoxuan 《Qualitative sociology》2002,25(3):419-441
Qualitative Sociology - The upsurge of Chinese language media—publications, radio,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mirrors the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socioeconomic diversity of the...  相似文献   
9.
经贸英语对我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业务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WTO后和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同世界各国的外贸业务更加频繁,国际贸易业务知识已渗入日常的商务活动之中,外贸活动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必将刺激经贸荚语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外贸函电中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商务活动中的信息高速公路,电脑购物、电子货币和智能卡等,使得经贸英语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优势。本文对这些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经济比例过大 ,非公有制经济比例过小是山西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它对山西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适度压缩国有经济比例 ,是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