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89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1678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主观违法论而加以建构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有别于按客观违法论建构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主观违法论强调有责之违法,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客观的危害行为、刑事责任能力都是违法的构成要素,这种因人而异的违法观不能很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从主观违法论立场出发,我们不可能从构成要件其中一个方面单独地判断违法性是否存在,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将犯罪构成要件定位于反映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事实特征,因此,犯罪构成只反映定罪结论,不反映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2.
刑法解释远非一种单纯探寻刑法文本含义的学究式思维游戏,而且刑法解释的依据不应当是刑法文本.刑法解释本身是一种利益衡量的活动.在这个利益衡量游戏中,无论是刑法有权解释还是刑法适用解释,刑事政策通过各种组织化的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的学说在论及刑法中的特殊主体时,一般认为以特殊主体为犯罪成立条件或刑罚加减事由的身份犯可以其形成方式的不同而划分为自然身份犯和法定身份犯,其中自然身份犯中的自然身份主体的形成来源于诸如男女性别、亲属等自然事实。本文通过严密的论证,阐明了刑法中自然身份及自然身份犯的概念在理论上是不妥当的,应从理论中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4.
“辩诉交易”制度是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 ,并为诸多发达国家所借鉴的刑事诉讼程序。在分析“辩诉交易”的起源及当前国际上的立法、司法现状基础上 ,一定范围内承认“辩诉交易”的合法性 ,借鉴其来弥补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坦白从宽”刑事政策、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不足 ,并由此提出相对合理的立法思路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 ,阐述了刑侦工作的办案程序、工作模式及卷宗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犯罪概念 ,大致上可以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及混合概念。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是犯罪的混合概念 ,这一混合概念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 ,欠缺明确性和可操作性。文章就如何更为科学地定义犯罪 ,完善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就侵犯公民权益的案件而言,似乎只有直接对公民生命和健康造成侵害的犯罪才受到关注,而作为直接保障公民人身自由的非法拘禁罪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正是如此,对非法拘禁罪的研究才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审判的价值追求应是,一要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二要打击和惩罚犯罪,三要实现罪刑均衡,四要教育感化犯罪人。这样就会更高层次地提高我国刑事法治的整体水平,影响刑事司法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协调一致,并最终促进当代社会最为关注的目标———人权保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刑事司法程序正义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司法程序正义的功能在于纠正作为实体法的刑法本身存在的依靠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作为刑事司法程序正义核心的程序公正的内在机制是以起诉、审判、辩护三权互动为背景形成的控辩平等对辩与法官中立的理想格局。刑事司法程序正义实践理性的精髓是寻找一种公正与效率的调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法律关系 ,受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是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受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 ,不应是具体的物、智力成果、行为。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学中均将法律关系客体界定为物、智力成果和行为 ,与刑事法律关系客体不一致。在理论上应将其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