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一个单位型社区的变迁为个案,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从社区文化、社区参与以及制度性作用这3个要素分析单位制度对社区变迁过程和社区内部整合的影响,反映出在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单位社区的消解以及单位社区走向城市社区的必然趋势。单位社区的转型,对我国现代城市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描述这一单位社区的变迁,进而引发思考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转变,并从单位、居委会和社区自治组织三个方面出发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的紧迫性和方向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客户关系管理(CRM ) 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由于国内企业发展的特殊轨迹, 在此方面的研 究和应用明显落后于国外. 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在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及其意义的基础 上, 详细阐述了中国加强这一领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探索了国内研究的具体 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赖于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发展非农产业,一个关键的要素是城市化。因此,根据我国基本现状,加快城市化速度,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应作为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化:理工科校园文化的主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理工科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让科技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只有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的鞭策和激励作用和专业教师在学生科研中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政策、制度和载体保证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的营造;并以多途径、多层面的科普、科研活动作为理工科校园文化的首位建设内容;科技文化主流与人文文化的兼容互动;才能创造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社区安全减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全球日益关注的社区安全减灾建设入手 ,系统地探讨了国外成功的社区安全建设途径 ,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社区安全模式建构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湾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内涵显示,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两支不同考古学文化发展阶段相一致,发生阶段性变化基本与降温事件吻合;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经历“相似——趋异——渗透——趋同”过程,它与中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杭州海湾——钱塘江河口湾——杭州至湖州古河口湾的形成演变、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逐渐增强和两岸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基本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要充分发展自己,更好地服务社会,必须培养如下应有的基本能力:能融入社会与市场的适应能力;能与人共处合作的交往能力;能说会写的表达能力;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独到创意的创新能力;能熟练操作的动手能力;能协调人、财、物诸因素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些基本能力,可通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课外科技话等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虚心好学、注重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六书”理论中的象形造字法是先民智慧的结晶。用象形造字法所造的字 ,既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又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从象形字中 ,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地域性文化体系是高位与低位、应然与实然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岭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和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具体到包括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具体落实到包括体现岭南特色。岭南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文化载体和实践形式;通过与岭南文化结合可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民众基础;岭南文化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丰富、鲜活的养分。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岭南文化整合引领,使之超越地域和历史局限,成为适应新的历史要求和人民需要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企业知识分享 学习曲线与国家知识优势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如何激励员工分享他们拥有的个人知识(私人信息). 探讨了单向 知识分享模型, 认为激励这类知识分享行为的约束条件是市场规模. 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 知 识分享构成的企业知识优势在国家层次上形成了国家知识优势, 国家知识优势最主要体现在 效率、成本, 及市场规则和路径选择权3 个领域. 在发达国家拥有知识优势的竞争环境中, 发展 中国家政府需要适当地、有选择地, 且强有力地干预企业的市场选择, 至少在信息产业发展路 径的选择上应当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