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6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288篇
社会学   24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舞自身的多变性、个性、原创性特征,与大学生开放活跃的心智、健全的体能、强烈的好奇心等身心特征有相通之处;现代舞的训练机制注重自我创造的内涵,能启发大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创建意识,催进创造性的培育;现代舞的多变独创魅力还可以在审美观念上引导大学生突破传统审美观念束缚、树立宽容豁达的理性精神,以个性化的参与去引发创造.所有这些,均与素质教育的创造目标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袖"舞是东方舞蹈的一大创造."袖"的运用,除延长了人的肢体,大大扩展了身体的表现力外,还通过舞者手臂、手腕、腰腹、身肢等不同力量、不同幅度的运动,使"袖"缭绕空际,变幻着无数的形态,其传情丰富、鲜明,超过了许多表情手段."袖"的徐缓、抑扬、飘忽、回旋所产生的形式美,完全可以把人们引入一个非物质的境界之中,赋予"袖"舞以人文精神内涵和意蕴,展现了"袖"舞的魅力和光环.  相似文献   
3.
傩舞具有游戏性、健身性、武文化特色以及典型动力特点等体育文化属性。南丰傩舞没有任何唱词,自始至终完全靠肢体语言表达寓意。就傩舞和健美操的特征和动作结构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具有十分相近似的属性。把传统民间艺术傩舞改编成具有现代气息而又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系列傩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族志的文化书写在小说与民族志之间人为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它重视概括性事实而回避故事讲述和故事中的单个人物,更谈不上中心人物的深度塑造。实验民族志这种书写范式的出现为借用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来集中地、戏剧性地展示对象的人文事实、心理事实及其内在意义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节奏是舞蹈动作在力度、速度、幅度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是构成舞蹈动作的基础。舞蹈节奏感是舞者对节奏作出的某种反映和感受能力,是凭借人的形体运动和动作组合体现出来的。舞蹈可以没有音乐陪伴,但却不能没有节奏,舞蹈动作的本质永远是有节奏的运动,舞蹈的神奇莫测和千变万化是由节奏创造出来的。节奏来源于生活,生活节奏要经过艺术化的转化方能成为舞蹈节奏。  相似文献   
6.
青海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原生态的舞蹈样式广泛传承于各个民族之中。本文以世居青海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6个主体民族的民间舞蹈为审美对象,归纳出青海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性、民族性、民俗性和宗教性特征,并对它们独具魅力的审美内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民间舞蹈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 ,民间舞蹈寓于民俗文化之中。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 ;民间风俗又为民间舞蹈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并提供了内容、气氛以及广阔的传承和发展空间。看一个舞蹈 ,了解一个民族。民族文化像一个纽带 ,将舞蹈艺术与民间风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使舞蹈艺术与民俗文化互相渗透 ,互为依托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从审美教育的本质入手,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以及依托个人在亲身工作体验中的感受,阐述了舞蹈教育中所体现的审美教育以及怎样在舞蹈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几方面的问题,说明了舞蹈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所占有的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南北麓地区自古就是一条民族走廊。在古代,许多业已消逝的民族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与汇聚并融合。本文以人类学田野调查所获辅以口述史的资料,推演出村庄志文本分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颂体的渊源     
以古文献为依据,探讨了颂体的起源。颂体源于原始宗教祭神祭祖乐舞辞和夏商巫术文化氛围下的祝颂词及金文祷词,并对后世颂体文学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