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63篇
丛书文集   605篇
理论方法论   171篇
综合类   3144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ckgroundEvidence-based guidance is needed to inform care provided to mothers and families who experience stillbirth. This paper focuses upon how meaningful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care can be provided to mothers and families from when they are informed that their baby will be stillborn to many years after the experience. Avoidable suffering may be occurr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AimsTo promote and inform meaningful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evidence-informed practice amongst maternity care providers caring for mothers and families who experience stillbirth.Methods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ducted which primarily synthesised relevant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ies. An expert advisory group comprised of stillbirth researchers, clinicians, and parents who have experienced stillbirth provided guidance for the revie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FindingsGrieving parents want staff to demonstrate sensitivity and empathy, validate their emotions, provide clear, information, and be aware that the timing of information may be distressing. Parents want support and guidance whe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seeing and holding their baby. Sensitivity, respect, collaboration, and information are essential throughout the experience of stillbirth. Culturally appropriate care is important and may require staff to accommodate different cultural practices.ConclusionThe findings of the review and expert consensus inform the provision of meaningful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care for mothers and families that have experienced stillbirth. Evidence informe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re provided to guide the actions, communication, and behaviours of maternity care providers.  相似文献   
2.
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凡人》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与孤独、疾病与死亡的故事。主人公作为一个犹太裔美国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与美国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显得格外孤独与痛苦,这种孤独个体的特性也贯穿了其一生。与此同时,在他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体现了向死而生的特点,即在绝望中蕴含着希望。在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主人公追寻的身份认同正是当代美国人普遍的生存状况,表现了普遍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3.
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 ,它直接与国家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因素。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 ,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 ,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 ,是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立足于公民的塑造 ,培养公民的意识、观念与精神 ,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小说,成就尤显卓著.它作为综合体现美利坚民族文化意识的最重要文学样式,充分显示了美国文学的现代性、多样性和独创性,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刻印着社会心理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各种表现 ,它的危害性不可低估。自由主义得以泛滥的重要原因是党员的党性不强。因此 ,加强党性锻炼 ,提高抵御自由主义侵蚀的自觉性 ,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杨晓瑜 《南都学坛》2002,22(1):74-76
驹子、陈白露分别是川端康成、曹禺悲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倾注了作家对悲剧人物的挚爱 ,呈现出美的韵味 ,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 ,在对待“悲”与“美”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根本差别 ,从而使其悲剧有着不同的内涵 ,即 :川端康成是“既悲且美 ,悲美同在” ,曹禺是“因悲而美 ,悲美相映”  相似文献   
7.
东汉庄园的兴起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 《南都学坛》2002,22(3):1-7
西汉以自耕农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到东汉以庄园为主体经济结构的转变 ,客观上形成了汉晋之际社会思潮变迁的重要依托。作为新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单位 ,东汉庄园对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使一部分士人从原有的大一统思想和依附地位中剥离出来 ,而且发展出了较为独立的群体性格、个体人格、思维方式和兴趣取向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是在历史哲学语境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反思性的批判话语,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变革的关系是其话语活动的直接动因,总体性辩证法理论、物化理论和阶级意识理论是这种反思的核心主题,而意识决定历史是其反思的内在理念和逻辑归宿,这一点鲜明地凸现出卢卡奇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和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山歌》的女性话语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女性视角来解读晚明时期的《山歌》,其充满一种女权主义的隐喻,是在封建伦理式微前夕男权中心的退位及女权意识的崛起在民间的映证。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制度的有效性与公民守法意识的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国家法律制度创建时,就意味着法律制度自身所内蕴的法权要求、追求的价值目标以及为社会主体设定的行为模式等应该转变为社会现实,而且也只有当这些应然要求转变为社会现实,法律制度才能是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该国家公民的守法状况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因为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离不开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而公民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又是以公民的守法意识为主观心理基础。由此可见,公民的普遍守法既是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表现,也是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公民的自觉守法意识,以形成公民对法律的的普遍信仰和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