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戏剧真正形成的历史时期,伴随着脚色体系的建立,出现了脚色反串的有趣现象。这一时期的脚色反串,几乎涉及到有性别之分的所有脚色,而且女演员反串更为普遍,并明显呈现出开放式的姿态,从而有别于宋前演员在歌舞戏、科白戏中的性别反串以及明清时期大盛的“男旦”之风,形成独特的历史艺术风貌。宋元时期在勾栏瓦舍、广场路歧、内廷家乐中出现“脚色反串”有着历史和时代的双重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明清时期,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中的故事为依据而创作的传奇、杂剧,便成为其时剧坛上的主要剧目.然而,戏曲改编小说并非易事,它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戏曲演出时间与小说叙事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小说所容纳的故事长度是戏曲很难达到的,这就需要剧作者在根据小说进行再创作时,对原有题材能够做到有目的取舍.清代"红楼戏"改编<红楼梦>小说,对原著的情节内容主要采取了"由人入手"和"由事入手"这两种取舍方式,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来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语言最初状况的分析,探讨了语言变革的要求如何改变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形态,催生了以话剧为主要形态的中国现代戏剧.中国现代戏剧是伴随着当时新出现的新的话语资源、新的话语方式而诞生的,从文明新戏等戏剧创作开始的戏剧语言的革新和变化,为中国现代戏剧形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语言最初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戏剧形态的确立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去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和文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戏曲叙事出现了突出的类型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离魂—还魂—入梦—画中人/镜中人、误会—错认—冒名、信物—道具等三种模式。戏曲叙事类型化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戏曲创作实践和戏曲理论批评等因素密切相关。叙事的类型化体现了古典戏曲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思维的惰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化对藏族文化,佛教文学对藏族文学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藏文大藏经》中讲述佛陀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作品中的佛经故事,对藏族文学的格言诗、藏戏与历史文学,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在影响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演变。演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民族化,即在佛经中印度故事的基础上,更换人物、处所、语言与细节,使之符合藏族的特点。同时使宗教思想有所淡化,文学色彩更浓。  相似文献   
6.
晚明以汤显祖、冯梦龙为代表的主情论,将情视为人生的根基,赋予情"人生不朽"的价值,提倡真情、至情,追求理想的有情之天下,对其时的文学创作带来了积极影响,又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其时创作情欲的放荡横流.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把莎士比亚及其作品与中国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平行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综述,充分展示了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成果不同于西方的审美特色,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戏曲与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This study analysed the depiction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Japanese TV dramas. Using preview issues of TV Guide, we content-analysed serial dramas and drama series aired during prime time on five commercial broadcasting networks between January 1993 and December 200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1.7 per cent of the characters examined were disabled, indicating that disabled persons were under-represented on TV.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most of the disabled persons depicted were young; there were almost no elderly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hat Japanese TV dramas focused on certain disabiliti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also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on theory and the drench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是为中国人民谋求人权的杰出战士,也是设计人权治国方略的先行者,他的六部抗战史剧,称得上这方面的力作。剧本依靠舞台形象所昭示的人权真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批判剥削阶级破坏人权的罪行,歌颂人民大众争取人权的壮举,揭示人权与国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和阳翰笙为川籍重要剧作家.论文选取二人于抗战时分别创作的"战国史剧"代表作<屈原>,和"天国史剧"代表作<天国春秋>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人的创作意图、创作方法、历史观、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