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ICV)是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载体,产业链长,市场巨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汽车厂商和信息企业都纷纷投向ICV的研发与测试,部分ICV车型已进入量产阶段,新的概念车型也陆续提出。针对新型ICV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从ICV智能化和网联化两个维度对ICV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从信息处理的感知层、决策层、控制层3个层次构建了ICV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体系结构。研究表明,车辆环境感知和通信技术技术涵盖自车状态和外部环境,短程通信技术(DSRC)、机器视觉和激光雷达技术是实现车辆环境信息采集功能完善的关键;车路协同系统涉及车—车通信、车—路通信、车—云通信,协同智能交通系统、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是车路协同技术的关键;驾驶辅助技术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车道偏离/避免系统、碰撞预警/避免系统等8个构成,这是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的自动驾驶3个智能化阶段中的关键;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决策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也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实现多种技术间的相互支撑与融合,克服关键技术协同障碍,才能实现ICV的市场推广与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 ‘mobility as a service’ model for accessing urban transport via autonomous vehicles may be expected to hav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economics of road transport. In particular, it would offer a new opportunity to price access to the roa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free market. Once people are paying for mobility on the roads on a ‘per trip’ basis, it will be possible to offer different levels of access – and service – at different prices. According to hegemonic ideas in the transport planning and economics literature the introduction of such a ‘market in mobility’ would be an economically efficient way of allocating access to the scarce good of space on the roads. In this paper we draw attention to a number of ethical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to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use of such a pricing mechanism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mobility.  相似文献   
3.
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客观上对既有法律造成了冲击,初步产生了诸如上路测试、市场准入难以依现有法律取得授权,技术、安全等标准难以统一,事故的法律责任难以认定等问题。应该通过特别授权或进行适度的立法修改,解决在行政法、民法、刑法等领域的事故法律责任等问题,清除不必要的法律障碍,使法律法规与技术研发相匹配,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在过去十年里飞速发展,自动驾驶立法成为立法研究的热点问题。无人驾驶汽车产业拥有庞大的商业前景。美国与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立法体系均存在内部冲突。在围绕无人驾驶汽车的责任认定原则、开放准入制度、法律监管原则、安全测试标准四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具体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无人驾驶汽车事故的保险制度重构和事故责任划分方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无人驾驶汽车对以驾驶人员主观过错为基础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但其精密的人造物属性和“社会允许的发展风险”的特征亦为产品责任和高度危险责任的适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现行交叉管理的行政体制下,我国不妨设立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领导小组,改革驾驶人员资格制度和累积记分制度,为无人驾驶汽车安装“黑匣子”并建立省级“黑匣子”分析中心,通过“双保险”制度和赔偿基金并行的方式实现国家监管、技术创新与受害人救济的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前景十分广阔,但其商业化发展却面临诸多法律困境,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本身与现有驾驶制度和驾照制度之间的冲突,智能系统加剧隐私泄露风险以及预设程序成为道德难题等,其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我国无人驾驶汽车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和风险负担问题.目前美、德、英等国纷纷着手构建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制度,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立法尚属空白.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目标需要同现行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实质上阻碍了我国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商业化发展.借鉴国外规定,并结合我国实际,尝试从划分主体责任、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立特殊保险制度等方面对无人驾驶汽车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结合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在实践领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聚焦伦理难题在应用领域的法律问题投射,总结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现存的法律缺位。基于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关联性与递进性,从伦理和法律两个角度对无人驾驶汽车引发的问题进行诠释。建立机器学习规则框架下合理的伦理规约,提出完善我国相关法律规制的建议,即完善与现行法律的衔接、构建风险防控机制、加强立法与专业技术的结合、保证法律体系的完整性,以期推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法律规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