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47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月晓 《南都学坛》2008,28(4):134-136
服务业FDI在FDI总量中的比重份额上升和变动幅度大,是近年来FDI变动的表现规律之一。服务业FDI具有地域限制、易受汇率风险影响、面临高的管理风险和波动性大的特征。影响服务业FDI的因素主要有收入增长、技术进步、金融发展以及投资和贸易政策变化。服务业FDI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带动FDI总量变动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换韵与情绪宣泄关系十分密切,从王令《梦蝗》诗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点。从《梦蝗》诗的换韵中人们可以有效地把握王令诗的情绪节奏变化特征,真正理解作为"蓄含悲愤"而又"笔力恣肆"诗人的情绪结构本质。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和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给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旧因素在全球化条件下重新组合,并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的推力和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企业生态环境为代表的创新因素的引力作用下,形成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沿着价值链的各个节点组建全球生产的驱动型动力机制,最后以中国为例探讨影响中国引资的因素及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股票市场中最令人捉摸不定,也最具有吸引力的是波动不已的股票价格。文章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分析是从1997年9月展开至2002年10月,其间恰逢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段从牛市的繁荣到熊市的萧条的过程,两种泾渭分明的市场氛围恰好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特征的有利契机。遵循经济控制论研究的思路,文章采用了理论分析、市场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等技术手段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进行了研究,通过运用经济控制论的方法建立理论模型,以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的综合指数为样本,对中国股票市场系统本身的波动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反应曲线和股票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全  于冬  崔畅 《管理学报》2006,3(3):262-265
股票价格波动对于市场信息的反应过程具有非对称性。通过利用多种非对称性GARCH 模型,描述和检验了沪市股票日收益率序列的条件波动性,并通过对股票市场信息影响曲线的分析,发现沪市股票价格波动中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反应。这说明股市波动对于不同的政策干预和信息冲击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利好消息”对股市的刺激作用仍然需要其他市场干预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相关月度数据,以大豆和食糖为例,通过ARDL模型分别从长期和短期对影响国内农产品现货价格的金融化因素进行了系统测算。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因素、国内期货价格、货币供应量和国际现货价格是影响国内大豆现货价格的主要金融化因素;国内期货价格、通货膨胀因素和国际现货价格是影响国内食糖现货价格的主要金融化因素;汇率和能源价格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明显。最后,从改善宏观经济环境、规范期货市场发展、健全农产品进口风险防控体系、关注品种间差异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农产品金融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政府及其市场主体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的作用机制.改革开放前,政府影响力在我国粮食价格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以不断调适政府对粮食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力为主线,经历了从政府直接控制价格水平到间接影响价格水平形成的转折.总体而言,在粮食供求关系偏紧时,往往通过政府强势的价格影响力来实现粮食增产,而当粮食供求关系偏松时,政府强势影响价格的弊端就会累积性呈现.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及其调整来看,我国一直没有找到粮食供求关系偏松状况下有效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未来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不是放任粮食市场自发形成价格,否则我国粮食市场过度波动难以避免,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难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剩余法将粮食生产波动与长期趋势相分离,对河南省23年来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加以分析,计算河南省粮食产量及产量波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探求粮食生产中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产出波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趋势与农业政策制度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 在近年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有效灌溉面积、机耕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纯收入可视为河南省粮食产量及波动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彭美秀 《云梦学刊》2012,33(6):63-66
从猪肉价格的形成机制来看,猪肉产业链条上各节点的成本和利润决定猪肉的生产价格,猪肉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猪肉的市场价格。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频繁、大幅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散型蛛网”模型是猪肉价格波动的核心动因,猪肉市场体系不完善是猪肉价格波动的体制原因,除此之外,生产成本变动、疫病、宏观调控政策等也是猪肉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为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应采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同时要完善猪肉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虽然基本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具体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一定时期内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时期内投资、消费与外贸,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