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60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141篇
综合类   554篇
社会学   28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mentor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 Factor Model (FFM) Personality traits and occupational commitment (OC). The study used cross-sectional survey-based research design.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62 manager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organizations located in North Indi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sychosocial mentoring acts as a partial mediator for facilitating the linkage between all the FFM traits and OC. Contrary to this, career mentoring was found to partially mediate the link between only conscientiousness-OC, agreeableness-OC and emotional stability-OC. No mediating effect of career mentoring was found for personality factors of openness and extraversion. HRD practitioners are encouraged to implement train-for-trainers’ sessions for raising awareness among senior managers/mentor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psychosocial mentoring functions. This study is unique, because it is among the few to appropriately captu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mentoring functions vis a vis the personality and OC relationship. Further, it also enriches the existing body of research on workplace mentoring and careers, especially in the South-Asian context.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德行领导作为家长式领导的核心维度,对员工行为有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忽视了员工工作状态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以员工工作繁荣为中介,探讨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从社会认同的情感视角出发,考察了情感承诺在上述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德行领导对员工工作繁荣与创新行为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繁荣对其创新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繁荣在德行领导与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情感承诺调节了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情感承诺越高,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运用心理学移情原理消除师生的情感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语教学的成败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无论这些因素多么错综复杂 ,主要还是来自教和学两方面。教师和学生能否在教学中相互理解从而形成互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文章将着重讨论师生间营造互动关系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情感与移情  相似文献   
4.
“黑色”影像里的社会与人生——黑色电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电影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批影片的总称.黑色电影之所以在美国产生是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的.黑色电影的特征首先是人物主角至少一男一女,他们之间充满着情欲与争斗;其次是具有黑色调子情绪的视角风格;第三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叙事模式.黑色电影在艺术上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中国电影可借鉴黑色电影的某些艺术手法来丰富自己和发展商业电影.  相似文献   
5.
情商培育与大学生成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实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对学生进行情商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指出情商培育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提出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情商培育的几个基本途径,从学生自身、课堂教育、心理辅导、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最后根据情商自身的特点指出了情商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们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结构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 ,而人的需要又可以简单地分为情感需要和理性需要 ,与此相应 ,人际关系结构可以分为情感型人际关系和理性型人际关系。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 ,由于受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人际关系结构明显表现为以情感为核心 ,重情不重理是传统中国人行为的普遍逻辑。但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人际交往中理性成分日益增加 ,人际关系结构表现出由情感型人际关系结构向理性型人际关系结构变化的趋势 ,我们必须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社会认知经典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感知与判断的过程。从 1 93 0年代开始 ,社会心理学家就已经对此问题开展研究。 1 947年 ,J.S .Bruner在以往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社会知觉概念 ,并且进行了相关实验 ,开启了现当代社会认知研究的大门。 1 970年代后 ,社会认知研究开始广泛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尤其受到信息加工理论的深刻影响 ,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章在把握社会认知研究的历史脉络基础上 ,评述几个在社会认知研究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研究。  相似文献   
8.
Recent social changes have made husbands' emotional investments and wives' perceptions of equity in the division of housework crucial for women's marital happiness. But wives are also happiest in their marriages when they share a strong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lifelong marriage with their husbands and when their husbands take the lead in breadwinning. Thus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elements of the new and the old promote marital happiness among contemporary wives.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的母亲大多是有悖于伦理常识的形象,她们构成张爱玲式的"巫母群像",这种母亲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批判。此倾向的形成,与张爱玲对其母亲的情绪记忆密切相关。同时,张爱玲对母性的批判也暗含着她对女性及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期待。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情绪体验强烈,当个体被情绪体验所感染时,易产生认识偏差,导致行为为情绪所控制的情绪化行为。情绪化行为易造成不良后果,给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带来危害。营造良好的青少年成长氛围,树立正确的人生现,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乐观豁达精神与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其行为的合理化,从而使青少年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