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28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在参考文献著录方面存在着主要责任者缺位、文献分类含混、页码著录宽纵、转引缺项等问题。译作者和注疏校勘者同样应被视为主要责任者;文献分类方面,文献类型的界定应作出更详细的说明;页码著录,建议将文集、论文集、全集、选集、学位论文、报告几种参考文献的页码作为必选项;转引问题,建议分情况对待。  相似文献   
2.
词语累赘与信息羡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羡余是语言运用中加强信息传递的手段。信息羡余有两种加强信息的方式 :音节扩充 ,解释性叠加。语病重复是语句结构上的累赘 ,是应该删除的多余成分。保留信息羡余成分是“求繁” ,是信息传递的足量原则在起作用 ;删除累赘是“求简” ,是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在起作用 ,如何把握繁简的度 ,是语言规范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当前 ,语言规范化领域存在打击面过宽的偏向。区别“信息羡余”和“语病重复” ,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凭借人们的语感 ,一是参照表达实际。有时 ,是重复还是羡余 ,分界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3.
话题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顺应理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进行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不仅选择语言形式,同时还选择使用策略。话题转换现象是对社会规约和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话题转换不当,会产生负面影响,妨碍交际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执行工作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职能,应严格按照民事诉讼的立法精神和立法原则展开,体现出救济性、中立性和被动性;执行不能是申请执行人对其经营风险的延续,是申请执行人应当自行承担的后果和责任;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要淡化职权色彩、强化法定程序、完善执行监督。  相似文献   
5.
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出现了道德失范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失衡及其所导致的社会不公的存在。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公民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并建立相关机制、完善法制,建立公正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真正落到实处,消除社会不公,为道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通过编程实现以HL7标准的检验数据在检验仪器与临床检验信息系统(clinical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CLIS)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从而解决各种检验仪器的接口软件重用性问题,并保证数据交换的准确性.国内外检验仪器的生产厂家应尽快应用HL7标准,规范仪器通讯接口的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7.
Z. Janet Yang 《Risk analysis》2012,32(10):1703-1716
Although college students were among the populations that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infection for H1N1 influenza, only 8% of them received H1N1 vaccine this past flu season nationwide. During the peak of this pandemic, information about H1N1 vaccine was widely available. However, knowledge test and behavioral data indicated that most college students were not equipped with basic facts about H1N1 and the H1N1 vaccine. To investigate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might have deterred this high‐risk population from learning about and getting the H1N1 vaccine, this study tested the utility of a risk information seeking model in addressing this health communication problem. Data collected from an online survey of 371 college students showed that respondents seemed to overestimate how much they knew about the vaccine. Risk information seeking, however, positively influenced their intentions to get the vaccin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to this popul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erceived knowledge and actual knowledge, monitor emotional responses to potential risks, and promote getting flu vaccination as a socially desirable behavior.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With a shift to more automation technology, social acceptance of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o what extent this occurs, and affects the adoption of technology, has been less researched, but is important in deciding how such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e nature of the shift from labou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to automation. This research applies the revis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ocial and individual antecedents on the acceptance of automat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urvey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258 Chinese manufacturers. Results suggest that perceived norms significantly affect organizational intention to use automat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oth directly and via perceived usefulness; organizational efficacy explains the intention to use via mediating effect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This research is one of the first extending and applying TAM from individuals to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9.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法律后果界定为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不仅与法律规则和法律部门的划分理论相矛盾,而且与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相冲突。法律后果中应包含奖励,有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后果。规范适用的条件应是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要素。法律后果要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只由规范适用的条件(或称为假定)和行为模式(或称为处理)构成。  相似文献   
10.
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国学者对失范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马里.居友把失范理解为一种有创造力的新生事物,强调了失范的正功能;涂尔干认为失范已成为任何解组形式或者是缺乏凝聚力的表现。美国学者默顿认为失范是指文化目标与制度性手段的不平衡,并阐述了个人适应模式;索罗尔关心的是个体层面上的失范,通过五种失范的维度构建起失范量表。失范是一个动态的、多义的理论范畴,西方学者对失范范畴的讨论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解性的概念到可测量的指标的过程。社会失范概念的内涵分可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失范是社会规范、制度体系的稳定性与社会秩序问题,主要指社会规范系统的瓦解状态,即社会解组;微观层面的失范主要指社会团体或社会成员的失范行为,它与越轨行为是同义语。前者是失范行为产生的宏观社会背景条件;后者是规范对象与执行者的失范,是一个社会产生解组的外在表现。宏观层面的规范解组与微观层面的行为越轨是理解失范范畴的两个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