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胡塞尔现象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海德格尔哲学中 ,现象学真正由认识论过渡到存在主义本体论 ,其直观方法所包含的经验与先验的矛盾最终被圆满地解决了。与此同时 ,海德格尔一贯地坚持并发展了胡塞尔所创立的关于理性、科学的批判概念和原则 ,将认识批判原理发展、改造为存在批判原理。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智能化、信息量大以及新颖性等优势。然而在实际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华而不实、容量过大、教师变成了放映员等问题。此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析利他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他行为可区分为软利他行为和硬利他行为.软利他行为可以用人的利己心解释,而硬利他行为则否.硬利他行为又可以分为有限硬利他行为和无限硬利他行为,有限硬利他行为服从边际效用递减率,而无限硬利他行为则否.无限硬利他行为的形成与进化无法单纯用个体之间的竞争来解释,它是人类在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多个层次的竞争当中的适应性行为,是在多层竞争中形成与进化的,是多层竞争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紧张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两个方面。如何消解这种紧张关系显然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 ,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神人以和 ;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 ;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基本意蕴有四 :即政治管理之策 ;生存状态 ;道德境界 ;审美境界。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 ,“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消解前述紧张关系的有益启示表现在四个方面 :(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要有“法”有“天” ;(2 )保持生态平衡要树立整体和谐观念 ;(3 )要建构“民胞物与”的全球伦理 ;(4 )回归自然 ,享受自然人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规划编制过程中人口预测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当前人口预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指导思想、相关概念、数据来源、分析工作、预测方法等各方面分别加以分析。同时指出,规划师应当以严谨的态度去进行人口预测,才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使得城市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士林从思想史语境中发掘文明精神结构--真善美--的工作目标具有先验批判品格,富于理论建树意义.然而历史语境的经验性使其夹带某种与先验批判的纯粹逻辑普遍性要求的不一致性,成为一种不纯粹的先验批判.其消极影响是,这种先验批判的论断有效性缺乏必然保证.因此,应该努力寻找能够完成关于真善美的纯粹先验批判任务的逻辑语境,在这种纯粹先验批判中检验那种历史语境下展开的先验批判的真理性,即在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之间的切合中充分肯定和巩固这种先验批判.为此,笔者将真善美问题依其与存在的直接相关性而向普遍存在形式还原,并从意识存在中寻求超越主客对立的更高抽象水平的普遍存在形式,进而把真善美逻辑地确定为普遍存在形式的不同构成内容分别向特殊存在作评价使用的结果,由此,真善美被具体地统一于普遍存在形式上,并通过意识对存在形式的追求这一中介而成为精神活动的带有动力属性的普遍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7.
余华的《活着》展示了一份活着的执著与精神重量;从一个对立的角度,发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人与自然、与自我的脱落。《活着》是对人的生命过程的一种艺术阐释,也是一种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特征包括人的生存能力、生存观念、生存状态三个方面现代化的内容及特征。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特征是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变化的。近代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是以人类对科学技术理性的崇拜、对自身主体性意识的高扬为其精神内涵的。片面地夸大技术理性的价值是导致现代人文精神总体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理性的限度使人们逐渐转变传统理性观念,开始反思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现代西方总体性人学的自悟。回顾和总结西方近现代关于人的问题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实践及人的全面完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空间、语言与生存——福柯生存美学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一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于主体进行解构。虽然在不同时期,福柯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对于主体、话语与权力的批判和解构却始终贯彻其间。福柯希望通过对语言的批判和解构,来揭示那一切的"沉默";希望通过对于"异质空间"的开拓,来凸显人之生存的差异、自由和超越。所以,空间和语言就是福柯从事主体解构工作的路径——当然,它们也是福柯新的主体(或"自我")建构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对于福柯而言,基于空间和语言的拓展与延宕,"自我"才能真正获得解放和创造,而这也是福柯整个生存美学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鲁迅《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文化"吃人"的思想命题。这种思想命题既是时代理性精神的反映,也是鲁迅个人化生命经验、文化感知的具象化。鲁迅少年时代在家庭变故中惨痛的经历,形成了"吃人情结"。这是"吃人"命题个人情绪根源。同时,这种"吃人"思想命题也是对人类存在悲剧的揭示。"吃人"与"异化"是一致的,是人的必然性悲剧。但是,鲁迅并没有屈服这种必然性,而是以一种反抗的姿态获得了自由。鲁迅的伟大在于从中国文化现实,切入了世界性的文化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