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2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磷酸酯/Al3+ 交联的油基压裂液交联速度慢,交联剂溶解性慢、稳定性差和价格高等缺点,首次对磷酸酯/Fe3+ 交联的油基压裂液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铁交联剂体系的优化,筛选一种磷酸酯/Fe3+ 交联的新型交联剂体系,并对磷酸酯/Fe3+ 油基冻胶压裂液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30%Fe2(SO4)3+15% 二乙醇胺+55% 水制备的新型交联剂体系,直接与磷酸酯混合即可形成油基冻胶,其性能不受放置时间的影响,交联速度快,成胶性能好,10 min 就可达到最大黏度;压裂液的抗温抗剪切性能高,与常规铝交联剂体系比较,压裂液成胶速度提高了20 倍,压裂液的抗温能力由原来100 ℃提高到135 ℃,并且压裂液的破胶性和滤失性等性能均能达到压裂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优良作风立党为公,培养优良的政治品德;与时俱进,坚持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戒虚治浮,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廉洁勤政,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比较分析了汉藏两民族美术创作诸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作者认为,梳理两者的长与短是为了二者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使各自的美术创作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机械性能与其声学性能相关。本文将两种碳当量球铁在845,899和945℃温度进行奥氏体处理,在260,316和371℃温度进行等温淬火得到证实。声学性能测量包括共振频率,声速和内耗。由共振频率转换成动态模量表示出这种关系可以用来预报球墨铸铁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劳动产品的角度看,还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技术都是理性的表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种技术展现的过程,即生产者的个性标记通过技术展现的过程,因此,技术本身也具有理性。理性的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在甘肃原生态民间美术数千年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这两大因素不同程度的蜕变使民间美术正面临着被逐渐同化甚至日益消亡的趋势.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针对甘肃民间美术的地域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两方面因素,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本土立场来思考当前甘肃民间美术在多元文化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自我体认和本土化定位从而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地区沙漠分布广泛.富产风积砂,本文通过室内击实试验研究了风积砂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且通过静载荷试验,对风积砂的压实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试验结果将对风积砂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还通过试验分析了风积砂与土工格栅的界面摩擦特性.为风积砂在加筋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扩展基础加筋风积砂地基的室内模型上拔试验 ,研究了不同试验方案的加筋土体在极限上拔承载力 ,并提出了加筋风积砂土体的上拔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攀枝花渣铁冶炼的基本情况行分析,总结了重力、湿式、过滤式、电除尘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实际工程中自行设计了一套工艺流程取得了成功,为西部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The work-welfare nexus is essential in all social policy regimes. The question is in what situations individuals should be entitled to social welfare benefits and in which situations they should be obliged to work. Social welfar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practices define mechanisms that separate the deserving poor from people able to work.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 of these "separation mechanisms" in Sweden during three periods in history: a) in rural societ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b) in industrial society during the successful years of the Swedish model from World War II until the late 1970s; and c) the present, including the period of welfare retrenchment and reconsideration since the early 1980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Swedish social policy has always been strongly work-oriented, but the specific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work ethic has vari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deologies and handled in different social policy institutions.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the work line has been either generous or restrictive and it has been based on structural attempts to improve the opportunities to work as well as on attempts to strongly pressure the individual to work. The work line of today is seen as an interesting attempt to combine an effort to create good work through improved work conditions and an effort to reinforce elements of work enforcement in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