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odern analytical models for anti-monopoly laws are a core el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ose laws. Since the Anti-Monopol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promulgated in 2008,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authorities have applied different analytical models, leading to divergent legal and regulatory outcomes as similar cases receive different verdicts. To select a suitable analytical model for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we need to consider the 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both economic analysis and legal formalism and to learn from the mature systems an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such binding constraints as the current composition of China’s anti-monopoly legal system, the ability of implementing agencies and the supply of economic analysis, in order to ensur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 analytical model chosen and the complexity of economic analysis and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implementing agencies and the cost of compliance for participants in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erms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the models should provide a considered explan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aims of the law’s provisions. It is necessary, therefore, to establish a processing model of behavioral classification that is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pplies analytical models using normativ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akes use of the distribution rule of burden of proof, improves supporting systems related to analytical models and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public authorities to implement the law.  相似文献   
2.
认为定义银行的方法有两种 :形式认定主义与实质认定主义 ,而实质认定主义又有列举和概括式两种具体作法。英国采用实质认定主义 ;美国和香港以形式认定主义为基础 ,兼采实质认定主义 ;台湾采用形式认定主义。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法》的定义并建议在坚持形式认定主义的同时 ,修正该法第 87条 ,对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如存款、贷款加以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的“译介热”通过引进西方现代文论资源,实现了对政治意识形态“工具论”“反映论”的反拨与对抗,与此同构的是审美自律的进程和审美本体的建构.“审美自律论”和“方法多元论”成为“译介热”的两个主要支点,共同参与现代性人学启蒙,促使了现代派文学的文本发现与形式自律.“审美自律论”促使了审美活动从外部的“他律”转向了审美的“自律”,形式主义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等在译介热中引入中国,纷纷促使了美学和文学批评从外部转向内部、从内容转向形式、从思想内涵转向话语革命.同时也直接启发了中国现代派文学和先锋小说的创作,激活了新时期以来潜藏的“形式化”冲动,从而使得形式和语言实验在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创作中焕发出愈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瑞君 《河北学刊》2008,28(1):177-181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对于弥补中国形式正义的缺位与不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刑法实施后,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将罪刑法定理解得过于简单和庸俗化的现象,刑事司法实践被笼罩在"法律形式主义"的阴影之中。事实上,法律的适用是一个比简单逻辑三段论更为复杂的过程,法律论证正是为了缓解法律机械适用和法律多解的困境,而于近四十年来逐渐在欧美法理学界兴起并走向前卫的方法论学说。法律论证强调对话、论辩、理性程序,其于刑法的适用利于超越"法律形式主义",将正义定位于形式与实质之间。  相似文献   
5.
当代语言学中两大思潮的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娜 《河北学刊》2002,22(5):94-97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是当代语言学理论迥异的两大学术思潮。本文通过阐述双方的语言理论和学术思想,重点探讨了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以及各自的学术局限所在,认为双方道不合但志同,分歧引发思潮碰撞,促进彼此借鉴,有利于语言学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认为,语言内外部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思路将成为当代语言学一种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无法回避下列问题:怎样区分文学和非文学,或曰虚构和非虚构?文学生产、流通、接受过程中的文学文本如何不同于其他文本?文学是怎样被书写出来的?文学审美成规的运作机制是什么?从20世纪文学研究的发展史和源流看,有9个反映文学写作和阅读审美性问题的命题,3条建议可供文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俄国形式主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形式主义有两个基点:一是类比于语言学,从所谓“绝无争议的材料出发”,一是坚持诗学的艺术本质,于是对“词汇的艺术作品”的研究,乃成为俄国形式主义的基础。俄国形式主义所称理论诗学的研究是侧重在语音、韵律、词法、句法与词义这个方向上展开的;然而,即使在俄国形式主义共时态的理论诗学的范围中,也仍然有着历史观念的渗入。材料、程序、风格,这三个词大体构成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一个最简括的基本的概念系统。俄国形式主义对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两点主张:一是用形式消灭内容,二是将内容归结为形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着的形式主义倾向,从思想政治教育无形化的基本内涵、根本目的、指导原则、主要途径和创新要求等方面的考察结果来看,应当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固定程式和僵硬界限,以无形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追求方向和最高境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全方位、全时域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形式主义对艺术设计美的产生、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艺术设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形式能将人的美感推向更深、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
姚文放  邵晓舟 《求是学刊》2005,32(3):100-105
文章通过分析“审美形式”这一特殊概念在马尔库塞形式主义美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从艺术本质论、艺术标准论、艺术特征论、艺术功能论、艺术劳动论等几个方面,阐释马尔库塞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