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玄言赋浅论     
本文对魏晋玄言赋的概念、发展轨迹乃至主要作家作品作了粗浅的论述。玄言赋是指在玄学出现之后 ,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而产生的 ,以谈论玄理 ,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为内容的赋作。它滥觞于正始 ,过渡于两晋 ,大盛于东晋 ,衰微于刘宋。玄言赋对玄理的表现 ,有的下陈玄理 ,有的借人物和山水景物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在文学发展史上 ,玄言赋有其自身的不足 ,但亦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语义疏》产生的原因与背景,既关乎六朝经学、学术的诸多情况,又与该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以及梁代的文教政策等密切相联。对之加以探讨,兼具学术史、思想史等多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3.
古永继 《民族研究》2007,4(3):96-100
国内有关哈尼族的研究近年来硕果累累,但有的论著中对某些史料的理解存在误区.本文以原始资料为依据,针对哈尼族研究中涉及到的<尚书·禹贡>记载与梯田的关系,明初黔西北、滇东北有无"和泥芒部府",康熙时参与反清起义的龙韬之地位与族属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考证分析,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付元琼 《学术探索》2012,(2):128-131
由于地区和时代风俗的不同,人们对乌鸦的喜恶或有差异。但乌鸟意象作为中国文学中较为复杂的意象之一,却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此意象不仅涵义丰富,而且在辞赋中又和其在诗词中有显著的区别。唐前,辞赋中的乌鸟是作者借以表达"出"、"处"生存观念的寄托,乌意象亦随辞赋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出""处"儒道两家,其中《神乌傅》正反映了作者在"出"、"处"间的徘徊和抉择。有唐一代,乌意象的灵异祥瑞成为辞赋书写的重要内容。宋以降,辞赋中的乌鸟渐渐摆脱了其作为祥瑞之兆的使命,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儒家道德品性。此时的乌意象集忠、孝、仁等儒家大加称扬的道德于一身,堪称"奉行"儒家伦理道德的典范。而明代《孝乌赋》,凸显乌鸟意象的"孝"德,是彰扬乌意象孝行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5.
从粤港影视传媒中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等,影视中舞狮、舞龙及采青斗胜的民间节庆文化中,发掘岭南珠三角地带民俗因子里的文化想像。致力于从非文本诗学角度来剖析黄飞鸿影视的审美趣味和承传文化精神变迁的心路历程,为初步建构关于非文本诗学提供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学界关于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的写作时间有"元和十年"和"元和初年"两说,本文从该诗文本出发,结合有关文史资料,详加考证,认为"元和十年"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卑己自牧"辨--论郁达夫其人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卑己自牧"是郁达夫独特的人格构架,也是郁达夫灵魂生长的过程,更是郁达夫自由创造的机制."卑己"即从平等的基点出发去爱人,并寻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自牧"则是对"卑己"人格意识的超越,表现为热烈追求人类之爱和男女之爱,是郁达夫追求人的正常生存和人与人关系健康发展的现实行动.最终通过"自叙传"叙事将个人对于生活的至深体验与执着追求重构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卑己自牧"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代生 《云梦学刊》2010,31(2):38-40
郭店楚简有关“吕望为臧”的事迹。为解释《天问》“迁臧就岐,何能依?殷有惑妇,何所讥”一节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庄子·田子方》篇相关记载,可以推知该节是对姜太公传说的记述。  相似文献   
9.
中晚唐盛极一时的咏史诗发展到晚唐后期,逐渐形成一些固定的套路。当咏史诗日渐失去其活泼的诗思与多样化的风格时,咏史赋却借助其文体优势,宛转敷演,唱叹多情,回归于诗,完成了富于积极意义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许结 《文史哲》2005,(3):40-47
历代论文赋既是辞赋创作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内涵。考察论文赋的创生,与文体论的发展相关,而其中论赋赋的创作,则是围绕着科举考赋制度而出现的。从论文赋的创作理论来看,其主旨显彰于诗赋同源与文以载道;就其创作艺术本身而言,论文赋对文论的阐述与描写,又与赋体艺术特有的描绘性、空间结构与当代意识相关。而论文赋作者主要采用骈、律形式创作,也增添了阅读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