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8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管理学   16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1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75篇
丛书文集   1458篇
理论方法论   434篇
综合类   8314篇
社会学   829篇
统计学   3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697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773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858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732篇
  2003年   734篇
  2002年   596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志愿服务乡村是社会参与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乡愁文化”和“社会理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缘由所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了解程度和志愿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着力点在于智力支持且具有文教活动倾向性,但也存在意愿与行动脱节、认知流于表面、能动性不强、缺乏思想引领以及对小微志愿组织的支持缺位等问题。乡愁文化嵌入大学文化、引入激励机制、打造志愿组织“大家庭”、牢守宣传育人“主阵地”、强化智力支持优势、补齐理论技能短板、关爱“小微组织”成长、构建“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等可有效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  相似文献   
2.
A large literature demonstrates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 of health on socioeconomic attainment, and reveals the ways in which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simultaneously and dynamically affect opportunities for attainment and mobility. Despite an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health on social processes, research to date remains limited in its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temporal dimensions of health,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socioeconomic circumstances that covary with health over time. Guided by life course theory, we use data from the British 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 Study, an ongoing panel study of a cohort born in 1958,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time health trajectories and socioeconomic attainment in middle age. We apply finite mixture modeling to identify distinct trajectories of health that simultaneously account for timing, duration and stability. Moreover, we employ propensity score weighting models to account for the presence of time-varying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health trajectories. We find that, when poor health is limited to the childhood years, the disadvantage in socioeconomic attainment relative to being continuously healthy is either insignificant or largely explained by time-varying socioeconomic confounders. The socioeconomic impact of continuously deteriorating health over the life course is more persistent, howev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ccounting for the timing, duration and stability of poor health throughout both childhood and adulthood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how health works to produce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addition,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confounding and mediating effects of time-varying socioeconomic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3.
《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1960—1975)》是区域高等教育战略规划领域的成功范例,规划内容通过州宪法性效力、州法律法规性效力以及行业约定性效力三种形式发挥作用。准确把握关键问题、秉持院校自治理念、深入开展调研等做法值得借鉴。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教育规划应当坚持治理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和系统论理念,对区域高校定位作出合理预期与安排,引导区域高等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反馈,研究分析发现,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且发展不平衡。我们认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应从师德教育、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适应教学环境的能力、体育教学自修与改革能力、社会竞争能力等方面下手,使学生的能力在四学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有序全面的锻炼和提高、达到最佳培养效果。为他们将来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维实体设计与工程制图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维实体设计是工程设计的必然趋势,设计方法的变革导致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也给传统的工程制图课程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革与现代生产和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建立以三维设计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工程制图新体系,是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非文科专业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是 2 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德国行政赔偿制度有着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和普通法系国家行政赔偿制度的特色,这种特色突出体现在行政赔偿基础的赔偿请求权和对行政赔偿案件进行救济的赔偿审理制度两个方面。德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特色是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造就而成。  相似文献   
8.
非专业大学英语开设背诵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方面分析阐述了背诵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有关教学实践,提出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增开背诵课的设想,并对如何开好背诵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高层次教育。文章围绕创建科学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问题 ,从自主招生、导师队伍建设、学位授权点、学术监控以及办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和谐党群关系的重要性,认清党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党群关系中的新情况,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探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新的理论、制度和方法,以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